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5-09-02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
丁金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3.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某社区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开展入户调查工作,重点调查高血压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情况、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分析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应对措施。结果 1除年龄及性别因素外,不同文化程度、病程、健康知识知晓度、日服药次数、社会支持、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不同;且各因素不同项目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健康知识知晓度、病程、婚姻状况。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还应定期给予其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其选择新型降压药物并适当减少用药次数,从而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定期随访干预对强制集中管理人群中高血压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
陈立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4-5.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定期随访干预对强制集中管理人群中高血压病人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0例强制集中管理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按随访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0例,常规随访),观察组(400例,定期随访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结果观察组遵医服药、体育锻炼、低盐饮食等健康行为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等血压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强制集中管理人群中高血压病人应用定期随访干预,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利于患者康复。
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以及防控方案的研究
王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6-7.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因素以及防控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8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控方案。结果药物副作用、患病时间长、年龄高、担心医疗费用等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对比实施防控方案前后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药物副作用、担心医疗费用等因素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据调查结果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等措施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社区管理
韩玉忠;葛利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8-9.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社区管理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不给予社区管理,实验组术后给予社区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 80例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8.75%,仅有1例患者因心率异常,手术失败;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55.98±11.77)分,对照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46.51±8.93)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在术后给予社区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社区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后期康复护理体会
卜光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0-11.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社区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后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8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社区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减少患者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出现,应临床推广。
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郭艳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2-14.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以后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用药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对照组组,组间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降低程度、心率加快程度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不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新型降压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社区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影响因素与干预效果观察
张秀永;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5-16.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3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3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整体干预,比较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优良率为87%,对照组为67%;观察组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高血压的控制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社区高血压病病人血压控制要采取有效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其中综合干预可将患者血压稳定,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可临床推广。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分析
刘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7-19.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来治疗的3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1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教育,观察组社区健康教育,比较观察两组护理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中戒酒、控制体重、饮食合理、坚持锻炼、戒烟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可将患者血压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出现,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临床推广。
依那普利联合利卡地平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疗效的观察
宣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20-21.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联合利卡地平对早期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同一时期进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联合利卡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在进行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效降压患者所占的比率为94.1%,有不良反应患者所占的比率为8.2%;干预组患者中有效降压患者占总患者的比率为81.2%,有不良反应患者所占的比率为6.4%。干预组对早期肾损害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表明,依那普利联合利卡地平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目前没有发现有危害的地方,在临床治疗上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
赵碧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22-23.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5月-2013年6月高血压患者6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合并高尿酸组以及高血压伴冠心病组各为20例。观察比较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组的临床资料,以及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血尿酸浓度比较,得出冠心病与血尿酸浓度关系。结果一般资料中高血压合并高尿酸组的血尿酸(418.32±108.53)μmol/L明显与高血压组(348.52±100.32)μmol/L;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血尿酸浓度高于高血压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意义(t=2.045,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可能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其预后也产生一定影响,对伴有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尿酸浓度作为一个危险因素来检测,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及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对防治和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非心脏和血管手术围手术期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段兴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24-26.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非心脏和血管手术围手术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非心脏和血管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非心脏和血管手术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的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基础疾病、脑梗死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患者术前均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脑梗死后医护人员积极进行治疗干预,除1例死亡外,其他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临床上对于接受非心脏和血管手术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一定要评估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积极预防,一旦发生脑梗死,应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效果探讨
杨丽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27-28.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014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8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神经功能缺失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有效的促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分析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
王伟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29-30.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和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脑白质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市中医院脑病科进行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200例。将患者按照Fazek-as标准划分成中重度脑白质损害组(46例)、轻度脑白质损害组(11例)和无脑白质损害组(143例),对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以及认知功能评估,并就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认知功能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中重度脑白质损害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其MMSE评分和Mo CA评分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患者的脑白质损害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认知功能随之降低。
丘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陈志伟;李月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31-32.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丘脑卒中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丘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睡眠质量评分。结果病例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丘脑卒中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科整体护理干预
李云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33-35.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诊科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接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按临床自愿接受护理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基础性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且干预组患者并发症总率、护理满意率和常规组患者相比,也存在明显性临床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中,意义重大,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抑郁、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
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孙亚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36-38.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发肺部感染的10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导致10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进行培养及鉴定,观察104例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导致10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侵入性操作、合并症和住院时间等。104例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132株,其中95株为革兰阴性菌,30株为革兰阳性菌,7株为真菌。结论年龄高、住院治疗时间长、合并症多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制定防治对策,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的围手术期治疗研究
张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39-41.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妇科住院的合并高血压患者130例,对其围手术期治疗及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本院手术,其中118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并无内科或其他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伴随有电解质紊乱,1例高黏血症者发生肺栓塞,3例糖尿病患者发生继发伤口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患者均未见有血压异常、术中出血以及术后伤口渗血者;所有患者控制良好率为90.8%。结论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手术期治疗时应选择起效快的降压药物,予以抗焦虑、紧张等综合疗法,依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围术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急诊护理
张绍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42-44. 
摘要 ( 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予以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的5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一时间段内未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直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给予常规护理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常规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发病至接受治疗)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中,8例患者死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0%,研究组中无死亡病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9%,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正确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
刘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45-47.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及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常规护理,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时间、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多发于5:00~16:00,少发于17:00~4: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复窦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好发于凌晨5:00~16:00,少发于17:00~凌晨4:00,给予患者循证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窦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研究
刘红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48-50.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43例,介入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血管造影等相关检查,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心绞痛改善情况、血小板聚集率、a PTT、c Tn T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介入组患者心绞痛的改善程度、血小板聚集率、a PTT、c Tn T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一旦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应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危险程度分级,采用合适的方式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
付武良;张友来;刘春江;宋赵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51-52.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和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对两组患者PCI治疗临床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经PCI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IMIⅢ级血流、TMPⅡ级以上血流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随后6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明显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从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急性心肌梗塞后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死亡率的影响及与血脂相关性分析
李联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53-54.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完成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死亡率产生的影响,并且分析同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AMI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AMI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未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观察组: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对观察组与对照组AMI患者的的治疗效果以及自身血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有效确定他汀类药物同患者临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AMI患者给,与患者临床死亡率表现出相关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死亡11例,对照组死亡25例,组间死亡率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选择他汀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临床疾病死亡率,同患者的血脂水平未表现出相关性。
宽胸气雾剂缓解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价值研究
刘年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55-57.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宽胸气雾剂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选取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来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硝酸甘油片治疗,观察组宽胸气雾剂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率为74%,对照组为67%;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对照组为3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宽心气雾剂进行治疗可将患者临床病症明显改善,把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可临床推广。
阻滞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探析
张忠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58-59.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阻滞镇痛对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冠心病心肌损伤患者,经患者同意,现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心肌损伤患者各32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断性静脉注射哌替啶进行术后镇痛。两组心肌损伤患者经过镇痛后,对其48h后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两组心肌损伤患者经过镇痛后发现,实验组患者48h的平均静脉压、心率以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心肌损伤患者的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有效对冠心病心肌损伤患者进行镇痛,除此之外,其还能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充分患者心肌缺血的现象,胸段硬膜外阻滞在冠心病心肌损伤患者的镇痛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复方丹参滴丸结合阿司匹林治疗27例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何洪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60-61.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结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情况和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内科门诊进行就诊的冠心病患者54例。将患者根据抽签法划分组别,即:参照组27例,采用常规药物诊治;研究组27例,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结合阿司匹林诊治。并对比、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和效果。结果临床对比分析显示,研究组在动态心电图、血脂水平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6.30%)方面均明显优于参照组(77.78%),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结合阿司匹林诊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因而,它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科学的临床诊治方法。
老年冠心病综合社区干预
姜桂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62-63.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社区中的160例冠心病综合征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80例,加强社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和调查,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加强冠心病患者的社区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情况,减低抑郁、焦虑评分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加强重视。
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心血管反应的防范措施研究
陈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64-65.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100例接受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将这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的5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星状神经元阻滞加以静脉全麻,对照组的50例冠心病患者仅给予静脉全麻。观察对实验组以及对照非心脏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不同麻醉心血管的反应,对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前以及神经节阻滞后在MAP和HR方面均与实施静脉全麻的对照组患者无太大差别(P>0.05),实验组在插管后以及插管后5分钟在MAP和HR方面均与实施静脉全麻的对照组患者存在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给予接受冠心病非心脏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以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并且安全有效。
试析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规律及护理体会
何秀萍;赵新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66-68.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昼夜变化规律的探索,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6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非器质性心脏病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24h动态心电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早搏症状在24h内的发生率和发生次数的分布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前后的平均心律无明显差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06:00~12:00、12:00~18:00的时间内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较其他时间段明显偏多,对照组在昼夜24h的时间段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分布较为均匀,两组患者在四个时间段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均具有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24h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观察,发现患者在06:00~12:00、12:00~18:00时间段发病频率较高,在这段时期内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扩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心律平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探讨
张延;李梦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69-71.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利用心律平与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一共60例,并对其根据接受的不同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的心电血压检测下被监护,并为其提供氧气,创建静脉通路,其中观察组使用心律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从开始进行心律平或者胺碘酮的静脉注射直到心律失常时间停止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转复率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转复率高达100%,对照的转复的有效率为66.7%,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采取两组治疗方式患者的转复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转复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都能有效的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但是在选择药物时,不仅需要根据药效进行选择,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临床经验的进行选择。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60例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苏志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72-73. 
摘要 ( 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为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极大程度上提高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度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老年人心律失常122例临床分析
李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74-75.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诱发老年心律失常的因素,为临床中诊断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2例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片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1)80岁患者,随着年龄升高,房性心律失常人数有所降低,但房室交界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则呈升高趋势;(2)各类型心律失常与性别无相关性;(3)房性心律失常发病率最高;(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心律失常病情较急,病因较为复杂,应根据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门冬氨酸钾镁片联合美托洛尔可以有效改善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缓解患者心悸等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研究
睢德道;孔印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76-77.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以DSA为标准,评价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87例患者进行CCTA及DSA检查,分析CCTA与DSA吻合度。结果 CCTA与DSA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CCTA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血浆Big-ET和hs-CRP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仲宁;高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78-79.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浆Big-ET和hs-CRP水平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支架置入术后9-12月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的患者共60例,患者均于入院时进行血浆Big-ET、hsCRP的测定,并于入院一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原支架通畅无再狭窄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将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管腔内径狭窄≥50%)的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再将两组患者的血浆Big-ET、hs-CRP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浆Big-ET、hs-CRP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的血浆Big-ET、hs-CRP的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血浆Big-ET、hs-CRP水平可作为预测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有效观察指标。
B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潘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80-81.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B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展开研究,随机把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东芝阿波罗Aplio400型超声诊断仪检查,对照组使用心电图诊断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通过检查,观察组和对照组左室肥厚检出概率分别为38%、22%,观察组检出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会存在心室扩大或肥厚等症状,采用B超诊断效果优于心电图诊断方法,B超检出概率更高。
血栓弹力图在儿童出血凝血疾患中的临床观察
颜清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82-83.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儿童出血凝血疾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有儿童出血凝血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并选择年龄相当50例健康的儿童为比较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然后抽取两组儿童的抗凝血,按照血栓弹力图检测仪的标准操作规程由专门的检测人员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然后临床观察分析两组儿童抗凝血测量的异常状况。结果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组内患有出血凝血疾患的患儿检测的R时间、K时间、α角以及最大的振幅MA的异常结果同对照组50例健康儿童的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相比在异常的例数上要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可以有效的反应儿童凝血功能紊乱的凝血全貌,可以准确的判断儿童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具有良好的指导临床检测和治疗的价值。
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心衰的研究
张恒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84-86.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合并急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CKD非维持性透析患者合并急性心衰共4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以及扩张血管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R指标、SBP指标以及Pa O2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对心率影响的研究
陈增贵;杨乾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87-89.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其对心率的影响。方法挑选从我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8例。实验组在给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参照组在常规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在重要生命指标、心功能参数、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的一般资料、重要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用药24h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肺功能综合分级、全身临床状况评分、心率变异性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衰症状,提高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
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温阳利水法的效果
王燕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90-91.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中医温阳利水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于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温阳利水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中医温阳利水法治疗,不仅仅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有着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量中的护理
陈付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92-93. 
摘要 ( 1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量手术中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2014年10月~2015年4月的180例胸痛患者进行冠脉检查和FFR鉴定,其中男性患者有110例,女性患者70例。通过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加上手术后的调养治疗,形成一套合理的治疗流程,能有效的配合冠脉FFR测量的手术护理和护理方法。结果经过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很好的配合手术,减短了手术的时间,患者对护理舒适度比较满意,在所有治疗过程中手术顺利进行,患者在手术中生命特征平稳,完成手术后安全转回病房,全部病情有所好转。结论冠脉FFM测量术是在患者完成动脉造影后,举行对患者进行介入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建议医护人员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多了解冠脉FFR测量术的基本信息要求,让患者完全配合治疗运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手段提高患者在手术中的舒适程度,加强医护人员的护士专业水平。
黄芪精口服液治疗儿童心肌炎疗效观察
滕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94-97. 
摘要 ( 6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在小儿心肌炎治疗过程中应用黄芪精口服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心肌炎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黄芪精口服液进行治疗,持续治疗7d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约为97.67%(42/43),对照组总有效率约为79.07%(34/4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43例在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0例;对照组患儿43例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5例,频发室性早搏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3例,对比两组患儿上述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而且治疗组好转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于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变化、重度过敏性反应或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应用黄芪精口服液,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进一步推广。
重度急性敌敌畏中毒致心脏损伤探讨
肖毅仁;吴仕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98-99.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重度急性敌敌畏中毒致心脏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30例重度急性敌敌畏重度合并心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是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通过心电图、连续心电监护等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结果重度中毒组患者的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室性早搏、Q-T间期延长、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是90%、30%、30%、30%、20%、50%,中度中毒组分别是80%、20%、15%、20%、10%、30%,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重度急性敌敌畏中毒患者多发心脏损伤,因此需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给予常规心电监护与心电图检查,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电变化,给予有效处理,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甲亢性心脏病68例入院时临床特点研究
曾又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00-102. 
摘要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分析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特点,获得防治、治疗、诊断此病提供参考的必要资料。方法对我科于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8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通常不具有显著临床表现,女性和老年人是主要的发病人员,心电图异常多表现为ST-T改变、房颤、房早,甲状腺肿以弥漫性为主。结论甲亢性心脏病临床表现特征性不明显,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的关键所在,应当强化患者对甲亢性心脏病的认识,通过仔细观察该病临床特点而与其他心血管疾病进行有效鉴别。
β受体阻滞剂在电风暴中的应用
普国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03-104.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电风暴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记录两组电风暴患者治疗过程中电复律所需次数、电风暴终止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电复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电风暴终止率仅为91.67%,显著少于对照组电风暴终止率41.67%,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风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王力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05-107.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治疗的80例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患儿,利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是憋气、呼吸困难等,发生率是100%,24例患儿存在胸痛,占30%,38例患儿心率异常,占47.5%,16例患儿存在窦性心动过缓,占20%,22例患儿心动过速,占27.5%。80例患儿在心电图、胸透、心脏彩超检查中均显示正常,占100%,4例患儿存在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是5%,8例患儿的同功酶轻微上升,占10%,8例患儿在心肌酶检测过程中,显示其乳酸脱氢酶轻微上升,占10%,10例患儿的磷酸肌酸激酶存在上升,占12.5%,52例患儿血浆中的儿茶酚胺含量明显上升,占65%。结论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在临床症状与表现上与心肌炎存在很大相似之处,医务人员需进行详细观察,给予准确判断,以提高小儿神经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实施心理疏导进行治疗,以及时缓解患儿的不良心理问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施虹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08-109.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文通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寻找到有效地护理方法,并使得该方法得以广泛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的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62名,根据治疗的效果对于患者分别采取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方式,观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状况。结果在全部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当中,通过治疗获得,病情得到显著地好转有97例患者,显效率占59%;病情得到恢复的有49例,有效率占30%,还有16例患者没有明显的效果,无效率为9%,该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通过有效地护理方式能够大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该类疾病的治疗属于一种终身治疗的病症,如果该类病症的某一项没有控制好就会对人体的各个器官造成损害,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加强照顾与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10-112. 
摘要 ( 1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焦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另一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不良心理状态。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共计33例(94.3%),高于对照组的26例(74.3%);两组护理前焦虑、抑郁程度差异不大,护理后评分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上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程度,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循证护理在高血压基础护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效果观察
韦秋凤;龚柳群;李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13-116.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教学模式与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在高血压基础护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效果对比分析,为提高护理水平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来我院学习的护理学生10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高血压传统护理模式教学方法,选取自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来我院(学习的护理学生12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高血压循证护理模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结束后,考核护理学生的实习结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成绩,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同时采用CCTST量表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进行评定。结果在理论成绩和在操作成绩方面,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教学成绩评价方面,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学生成绩良好最多,为46例(43.40%),研究组学生成绩优秀最多,为67例(55.37%);在教学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教学方法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存在差异(P<0.05);在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信心、系统化能力、寻求真相、总分方面,两组患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高血压病基础护理教学实践中不仅可明显提升学生的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和带教老师的心理需求,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文素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17-119.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和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为高血压患者后期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把这些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和后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对比,在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血压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当中,进行系统化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患者后期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护理风险管理对冠心病介入术中发生呕吐的影响
王秀精;郑春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20-121.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用于减少PCI术中发生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3月-2014年12月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的减少术中发生呕吐,提高护理质量,增加病人的满意度。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王玉娟;帕丽旦·肉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22-123.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共19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73例、对照组9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静脉血栓、穿刺部位出血、血管痉挛、反射性低血压、排尿困难、心律失常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介入诊疗术患者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浅谈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谢欣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24-126.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10例,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应对对策。结果通过对手术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结合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水平的提高、护患之间的沟通、手术室内安全管理的加强能够避免和减少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能够避免医疗纠纷、护患纠纷的发生。
试析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李晓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27-129.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心内科病房出现护理风险的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护理产生风险的因素。结果对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在出现护理风险的患者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不及时因素占比8%,患者病情危重因素占比78.3%,用药复杂因素占比6.5%,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问题因素占比1.4%,制度与常规因素占比5.8%。结论对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降低护理风险具有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完善医院规章制度等措施是降低心内科病房护理风险的重要方法。
重症ICU护理高危因素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邹萍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30-132.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常规管理措施和系统管理措施在预防和减少重症ICU患者不良护理事件中的效果,探讨重症ICU护理高危因素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ICU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管理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系统管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ICU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系统管理措施,能够准确评估各个护理环节工作的风险,并根据评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不仅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建设。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20例急诊护理
赵丽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33-134.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都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后,诊治成功的有17例,诊治失败的有3例,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治成功率为85.0%。结论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昏迷患者的生存率,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探讨
高永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35-137.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60例应用抗生素的小儿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及抗生素用药种类。结果我院抗生素的应用合理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不合理应用率逐年下降,2014年的抗生素应用的总合理率为88.1%,明显高于2012年的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P
多灶性获得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
秦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38-139. 
摘要 ( 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多灶性获得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3例多灶性获得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患者,均是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时间段接诊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患者的病理特征、肌电图等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例患者中,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是67.7%,1例患者治疗无效,无效率是33.3%,其中1例患者在治疗后,明显改善其肌力,1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心动过速等,处理后改善,1例患者病情加重。结论多灶性获得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治疗需获得医务人员的重视,并给予对症治疗,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致残率。
膀胱尿道镜结合肾筋膜扩张器在男性尿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汤志民;胡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40-141.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膀胱尿道镜结合肾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明确诊断的26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采用局麻下膀胱尿道镜下肾筋膜扩张器逐一进行尿道扩张,术后留置管至少3周,拔管后定期行金属尿道探条扩张3-8次。结果 26例患者尿道狭窄扩张全部成功,未发生尿道热、假道形成、直肠损伤等并发症。拔管后,排尿情况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1年,22位患者排尿通畅,未出现再次狭窄。2位患者需门诊定期常规金属探条尿道扩张。结论膀胱尿道镜结合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费用低。
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药学服务方法分析
李世富;崔庆浩;瞿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42-143. 
摘要 (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药学服务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依从性、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化疗期间,应给予患者科学的药物治疗干预和指导,确保疗效和安全。
导乐陪伴分娩在产科的临床分析
李惠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44-146.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在产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9月-2012年8月我院产妇收治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护理观察,观察组采用导乐陪伴分娩护理观察,观察两组分娩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90.8%vs 79.2%),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痛缓解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和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有助于提高阴道分娩率,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治现状与进展研究
张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47-148.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血栓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引发心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方法有再灌注治疗与药物治疗两种。本研究主要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诊治现状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心脏CT在临床心脏电生理中的应用进展
马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49-151.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脏CT成像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成像方法。心脏CT成像的临床应用拓展包括:无创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等。近年来,心脏CT在临床心脏电生理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就心脏CT在临床心脏电生理中的应用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刘全炯;陈晖;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52-154.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尽早、快速、方便的诊断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蛋氨酸脱甲基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是一种具有细胞毒性的含硫氨基酸。Hcy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本文就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与临床护理进展
程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55-156.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中人群中以老年者居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主要手段。但是临床医生在对患者的随访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服药不规律,不能遵从医嘱,使得冠心病、心衰等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高。因此如何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服用依从性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有学者提出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服用依从性可以使患者更积极有效的控制血压波动,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定义及临床护理进展做一综述。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进展
韦正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9):  157-160.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冠心病(CAD)的发病率较高,受到医院、政府等机构高度重视,在不断研究中使得临床治疗水平显著提高,冠心病的介入治疗(PCI)的适应征不断扩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与其血糖水平有关,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多为多支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弥漫性血管病也较多见。管病变复杂多变、弥漫迂曲,手术风险高,操作难度大,要求临床护理质量必须提高。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临床主要症状、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几大方面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