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4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4-03-15
临床研究
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李剑, 郭磊磊, 刘丽, 张静珂, 胡利, 蔡莉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3-6. 
摘要 ( 37 )   PDF (21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断为冠心病的早发女性患者(年龄<65岁)。根据冠脉CT/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主要血液学检测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合并症等,探索冠脉特点为单支病变的早发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368例患者,其中单支病变组144例(39.1%),多支病变组224例(60.9%)。与多支病变组比较,单支病变组的发病年龄更小(P<0.05),吸烟史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低(P<0.05),同时单支病变组的患者诊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数更多,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的数量更少(P<0.05),且单支病变组左室射血分数更高(P<0.05)。结论 单支病变的早发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吸烟者更少,射血分数更高,多数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提示单支病变患者预后更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期HS-CRP、NT-proBNP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张希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7-11. 
摘要 ( 49 )   PDF (33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在入院时、治疗后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判断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商河县中医医院心内科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0 d后检测HS-CRP、NT-proBNP水平,入院后24 h内对患者进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双平面法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出院后3个月随访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胸痛等),根据随访结果分组,没有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为未发生组,其余为发生组。分析未发生组和发生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并观察两组入院时、治疗后HS-CRP、NT-proBNP水平,分析影响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LVIDd 、HS-CRP、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的HS-CRP、NT-proBNP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HF急性发作期患者的HS-CR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急性发作期患者入院时HS-CRP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76,P<0.001);出院后3个月,100例患者中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有65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共有35例;入院时,治疗后,发生组的HS-CRP、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HS-CRP、NT-proBNP水平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HS-CRP、NT-proBNP水平升高与CHF急性发作期患者的预后有关,应用HS-CRP与NT-proBNP预测CHF急性发作期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较高价值。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时机与并发心肌损伤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赵涛, 陈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2-15. 
摘要 ( 29 )   PDF (4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时机与并发心肌损伤的关系,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5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全部患者均手术治疗,按照其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延迟手术组,以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检测数值判定患者是否并发心肌损伤,对比其各项情况和手术时机,分析心肌损伤发生与手术时机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肌损伤并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3 d、5 d、7 d时的cTnI水平均低于延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以上、处于疾病晚期、动脉瘤分级、Hunt-Hess分级Ⅲ-Ⅴ级及FisherⅢ-Ⅳ级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时机与并发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可降低心肌损伤并发风险,且心肌损伤是否发生还与患者年龄、病程、动脉瘤分级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针对性评估患者特点和风险,尽可能早期手术并采取预见性对策以提高安全性,帮助患者获得理想预后。
活血化痰方联合心肺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余开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6-18. 
摘要 ( 37 )   PDF (587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活血化痰方与心肺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应用于脑梗死伴冠心病患者,对其运动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共选择本院78例脑梗死伴冠心病的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9例,联合39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痰方药并辅以心肺康复锻炼。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联合组中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odifiedBarthelIndex,MBI)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与无氧代谢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比常规组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比常规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肺通气功能比常规组优(P<0.05)。结论 将活血化痰方加心肺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并冠心病患者,不仅对患者心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还能提高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开展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血清IGF-1、HSP70水平以及妊娠结局影响
林笑铮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9-22. 
摘要 ( 47 )   PDF (549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水平以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在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选择76例为对象,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38例,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和观察组(38例,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针对两组血清IGF-1、HSP70水平以及妊娠结局进行评估。结果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血清IGF-1、HSP70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F-1高于对照组,HSP7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肾功能,24 h尿肌酐水平、24 h尿白蛋白水平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妊娠结局,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改善血清IGF-1、HSP70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冠脉支架数量对抑郁状态和心绞痛影响的研究
赵甘剑, 赵翠萍, 左雨露, 刘莹, 李铎, 谭淑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23-25. 
摘要 ( 35 )   PDF (79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评估冠心病的患者植入的冠脉支架数量与其心绞痛症状及抑郁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的患者80例,根据植入支架数量不同随机分为A组(无支架)、B组(1-2支架)和C组(≥3支架),均给予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抑郁状态、心绞痛症状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中,抑郁程度随支架数量增多而加重,HAMD评分数值各组明显不同,A组<B组<C组,逐级升高,统计学上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SAQ评分方面,各组数值明显不同,A组>B组>C组,C组较A组各项评分比较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观察3个月后,各项评分仍呈A组>B组>C组,但与观察前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植入冠脉支架的数量与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状态呈正相关,与代表心绞痛等躯体症状的SAQ评分呈负关系,说明支架数量越多抑郁状态越重,心绞痛等症状越明显。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凝血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
高志辉, 彭熙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26-29. 
摘要 ( 28 )   PDF (65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替格瑞洛用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冠心病患者80例回顾分析,均行对症治疗,根据术前用药分组,A组(术前替格瑞洛用药)40例,B组(术前氯吡格雷用药)40例,比较凝血功能、血小板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疗效、生活质量、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均优于B组;A组血小板聚集率峰值(MRAR)改善水平高于B组;A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改善水平优于B组;A组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均少于B组;A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B组治疗有效率为82.50%;A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B组;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以上各项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替格瑞洛用药,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血小板和氧化应激指标,缓解炎症反应,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显著。
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佘艺运, 苏锦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30-34. 
摘要 ( 30 )   PDF (466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和预后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东省汕头升保脑血管病医院内科收治的10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治疗方法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前后评估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分、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中枢神经特异性(S100β)蛋白等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GFAP、NSE及S100β蛋白等血清神经递质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功能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还能提高其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从而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损标志物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黄小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35-37. 
摘要 ( 347 )   PDF (67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损标志物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本院自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118例顽固性慢性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常规应用螺内酯、美托洛尔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观察组接受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1% vs 86.44%,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3.38% vs 8.4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较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单药对顽固性慢性心衰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心肌损伤,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分别治疗HFpEF对患者血清cTnI、H-FABP水平的影响
冯玲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38-41. 
摘要 ( 36 )   PDF (48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分别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t-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为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HFpE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普利组与ARNI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螺内酯、美托洛尔,普利组另外予以贝那普利,ARNI组另外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脏功能[使用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及舒张早期/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Peak mitral valve flow in early/late diastole,E/A)评估]、氧化应激水平[使用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ation,LPO)与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评估]及心肌损伤情况[使用cTnI、H-FABP水平评估]。结果 ARNI组总有效率(93.88%)明显高于普利组(75.51%)(P<0.05);治疗前后两组LVEF、LVEDD及治疗前E/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RNI组E/A水平明显高于普利组(P<0.05);治疗后ARNI组LPO、cTnI、H-FABP水平明显低于普利组,TAC水平明显高于普利组(P<0.05)。结论 相对于贝那普利,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pEF患者的效果更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心肌损伤。
化痰祛湿定眩汤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刘维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42-45. 
摘要 ( 32 )   PDF (554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化痰祛湿定眩汤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名,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名。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化痰祛湿定眩汤。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较对照组90.00%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胸闷心悸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较对照组高,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和对照组6.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化痰祛湿定眩汤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控制血压水平,存在用药安全性,值得应用。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结合血管内溶栓对急性AIS患者脑动脉血流、神经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沈红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46-48. 
摘要 ( 51 )   PDF (590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为例,接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结合血管内溶栓治疗,分析其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急性AIS患者7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的35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联合治疗效果。结果 T1时,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纤溶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2.86%(P<0.05)。结论 给予急性AIS患者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结合血管内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脑血流速度,促使神经因子分泌改善,有助于其神经功能修复,维持血浆纤溶过程平衡,避免血管再次阻塞,且不良事件较少,其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卓红微, 黄大鑫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49-52. 
摘要 ( 60 )   PDF (55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三明市沙县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西药抗心衰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LVEDD和LVESD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7%)与对照组(4.6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心血瘀阻型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效果,可改善心功能,安全性高。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纵向轨迹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预后的关系分析
陈红锦, 焦云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53-56. 
摘要 ( 40 )   PDF (1277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纵向轨迹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2018-2022年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TyG指数、生化指标、心脏彩超结果进行记录,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64)和重度组(n=44),比较三组TyG指数、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TyG指数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TyG指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三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P>0.05);三组患者的生化指标TyG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yG指数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048,P<0.05);TyG指数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曲线值为0.755(95%CI:0.722-0.788,P<0.05),最佳诊断值TyG指数≥9.28,诊断敏感度为0.611,特异度为0.805。结论 TyG指数纵向轨迹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与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心病专科护理
结构式心理支持结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甄玉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57-60. 
摘要 ( 51 )   PDF (64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支持结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对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行心肌梗死PCI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参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结构式心理支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参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CD-RISC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6MWT增长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结构式心理支持结合阶段性心脏康复训练应用于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康复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改善患者运动耐力。
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护理效果的影响
范雪娟, 廖雨娟, 叶丽红, 林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61-63. 
摘要 ( 33 )   PDF (68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应用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对心功能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筛选90例展开随机对照试验,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分别将其纳入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入院以后实施常规护理,后者所用护理模式为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心功能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自护能力。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改善效果,观察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选用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对于促进心功能水平改善以及提高自护能力具有突出效果,可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1M3S”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曾景蓉, 陈凤朱, 赵菁, 胡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64-67. 
摘要 ( 37 )   PDF (64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所取效果,评估对并发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检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入住于ICU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选对象划分为两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执行“1M3S”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评估两种护理模式应用优势以及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测定结果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19%、31.71%(P<0.05);各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测定结果呈现为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均较低(P<0.05)。结论 I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管理期间应用“1M3S”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整体护理管理效果,在预防并发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突出效果,有利于减轻疾病不确定感,值得借鉴。
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路径的优化与应用
李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68-70. 
摘要 ( 44 )   PDF (70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路径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案例,结合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期间优化早期康复护理路径,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测定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Killip分级结果以及冠脉病变部位一般资料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测定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路径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行动研究法指导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汐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71-74. 
摘要 ( 57 )   PDF (66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行动研究法指导下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行动研究法指导下的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救护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医学应对方式问卷量表(MCMQ)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问卷量表(CQQC)评分。结果 观察组救护效果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MM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时,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升正面应对心理,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可推广。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运动计划的门诊护理支持效果及其对患者长期健康的影响
王宝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75-77. 
摘要 ( 35 )   PDF (66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运动计划的门诊护理支持效果及其对患者长期健康影响。方法 研究期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组冠心病患者60例列为观察对象,入组后,利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常规门诊护理+心脏康复运动,对照组予以常规门诊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记录值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脏康复运动计划融入冠心病患者的门诊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的长期健康奠定基础。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吴芬, 谢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78-81. 
摘要 ( 49 )   PDF (692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的手术室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的Waterlow评分、血清中IL-6、CRP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86%,而对照组为14.2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7 d的Waterlow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72%,对照组为65.7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的手术室护理的应用,可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和术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也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高血压专科护理
穴位敷贴联合角调五音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金, 林毅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82-84. 
摘要 ( 57 )   PDF (725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联合角调五音疗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联合组(穴位敷贴联合角调五音疗法)和对照组(常规干预),每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吴茱萸敷贴涌泉穴位进行干预,均持续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联合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为(138.41±6.63)mmHg和(89.13±3.55)mmHg,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142.57±6.90)mmHg和(91.12±4.6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敷贴联合角调五音疗法可以明显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对高血压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
黄淑敏, 李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85-88. 
摘要 ( 57 )   PDF (68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对高血压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 根据“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在我院实施时间,将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8例高血压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高血压并心律失常患者纳入观察组,给予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心血管疾病早期预警评分量表(CEWS)]、心理状态[心理弹性量表(CD-RISE)、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SE)]及社会功能[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结果 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CEW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CD-RISE、GESE及SSPI评分较护理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能够降低高血压并心律失常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基于交互分析模式的综合护理管理对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血压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林淑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89-91. 
摘要 ( 27 )   PDF (75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基于交互分析模式的综合护理管理对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血压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医院心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对照组(n=40),分别开展基于交互分析模式的综合护理管理、常规护理管理,护理时间12个月,对两组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血压水平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对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LVEF、CO水平高于对照组,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CQQC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交互分析模式的综合护理管理应用于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中,在促进心功能、血压水平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突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合多元化随访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卢玉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92-95. 
摘要 ( 42 )   PDF (743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合多元化随访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护理机制,探讨护理管理模式在血压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方面的作用。方法 该研究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入医院,医院诊治后病情稳定转回社区的74例老年高血压居民患者,将7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常规随访护理管理,n=37)与研究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多元化随访护理管理模式,n=37)。对比两组的血压水平、血脂指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在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治疗依从率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多元化随访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良好,有利于维持血压水平的稳定,社区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基于关爱护理的个性化认知干预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宋桂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96-99. 
摘要 ( 32 )   PDF (74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关爱护理的个性化认知干预对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疗效,评估其对血压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2022年1-12月期间,于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卫生院选取80例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接受基于关爱护理的个性化认知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评估干预前后两组老年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平均得分,并通过测量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 -36)以比较两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BP、DBP及PSQI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高于对照组,老年高血压相关知识问卷总得分和“血压知识、饮食要求、高血压管理和治疗、运动要求”子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关爱护理的个性化认知干预可帮助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并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专科护士-社区-家属三者联动参与行为逆转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疾病知晓率分析
叶丽掀, 徐斌, 吴诗频, 张新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00-103. 
摘要 ( 36 )   PDF (755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专科护士-社区-家属三者联动参与行为逆转模式干预对疾病知晓率、血压水平构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入院治疗的62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大于60岁,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31,常规护理)、观察组(n=31,专科护士-社区-家属三者联动参与行为逆转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疾病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护理实施后,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较低,上述指标参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观察组疾病知晓率分别为74.19%、93.55%,且观察组偏高(P<0.05)。自我管理能力各项指标评估结果显示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期间应用专科护士-社区-家属三者联动参与行为逆转模式具有较高可行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还能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疾病知晓率,值得借鉴。
综合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后红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04-106. 
摘要 ( 27 )   PDF (731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60例作为案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提供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测定结果、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血压测定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测定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值得推广。
心力衰竭专科护理
基于分期精细化容量管理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效率及不良事件风险分析
罗燕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07-111. 
摘要 ( 31 )   PDF (756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基于分期精细化容量管理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急救效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以我院2021年1-7月收治的36例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分期精细化容量管理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急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医生接诊时间、开始检查时间和开始用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负性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基于分期精细化容量管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救治效率和救治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CICU重症心衰患者开展标准化营养护理联合MEWS分级护理的价值
李丽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12-114. 
摘要 ( 36 )   PDF (81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重症心衰患者在CICU治疗过程中接受标准化营养护理联合MEWS分级护理的作用。方法 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重症心衰患者中选择86例为对象,按照Excel表示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43例,常规方式护理)和观察组(43例,实施标准化营养护理联合MEWS分级护理)。对比患者BNP、RR水平、营养状态等变化情况。结果 对比患者BNP、RR水平,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在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干预前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II评分),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心衰患者在CICU治疗过程中接受标准化营养护理联合MEWS分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BNP、RR水平,缓解各方面症状,提升患者营养状态,有助于患者恢复。
赋能理论下改良护理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黄海, 黄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15-117. 
摘要 ( 34 )   PDF (76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赋能理论下改良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意义。方法 筛选2023年1-7月之间前来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患者,共选取100例,将其利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5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赋能理论下改良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均改善,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赋能理论下改良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具有显著效果,还可促进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护理手段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渐进性康复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效果分析
许銮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18-121. 
摘要 ( 27 )   PDF (77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收住于重症监护室(ICU)的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渐进性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康复效果构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心力衰竭患者94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例数为47例,前者应用常规康复护理,后者基于常规康复护理应用渐进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1)心功能水平:干预前,三项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水平改善效果具有明显优势(P<0.05)。(2)生活质量:四项指标测定数值对比,较高的一组均为观察组(P<0.05)。(3)护理满意度:对比评估两组患者对于相应康复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的一组为观察组(P<0.05)。结论 对于收治于重症监护室的心力衰竭患者而言,渐进性康复护理的实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能够加速心功能水平康复进程,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显著,且得到了患者认可,值得大力推广借鉴。
护理
风险分级护理对高血压血透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吴育苗, 俞德钦, 苏美玲, 陈慧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22-124. 
摘要 ( 36 )   PDF (76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风险分级护理对高血压血透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高血压血透患者(80例)设置为研究样本,凭据区间随机法对样本实施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前后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评分(MLFHQ)。结果 护理前两组血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护理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7.50%、25.00%;护理前两组MLFHQ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MLFH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血透患者实施风险分级护理可有效预防透析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同时有利于血压控制及生命质量的提升,值得应用。
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急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黄美凤, 彭丽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25-128. 
摘要 ( 31 )   PDF (75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救效率的提升效果,以及对患者心功能参数与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80例研究样本,所有样本均为本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样本纳入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于2023年1月起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202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常规组,将2023年1-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设为优化组,对比两组的急救效率(急诊出诊时间、现场抢救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参数、预后情况。结果 优化组急诊出诊时间、现场抢救时间、门球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优化组的LVEF高于常规组,LVESd、LVEDd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优化组梗死血管再通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MI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急救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能够缩短各阶段急救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有助于促进梗死血管再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心理干预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刘杰, 郭康康, 董李娜, 肖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29-132. 
摘要 ( 32 )   PDF (77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在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60例和心理干预的观察组60例,比较两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心功能以及心理状态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心功能、临床症状积分以及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改善预后发展,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连续性风险双轨护理管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的应用和心脏功能的恢复评价
蔡琼霞, 林美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33-135. 
摘要 ( 29 )   PDF (77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进行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应用连续性风险双轨护理管理的效果探究。方法 本次选取主要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82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随机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连续性风险双轨护理管理。比对炎症因子指标、心功能恢复时间、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心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应用连续性风险双轨护理管理,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与疾病复发率,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一病一品”联合5E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效果分析
何彩虹, 张晓萍, 吴玉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36-138. 
摘要 ( 52 )   PDF (834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一病一品”联合5E康复护理在风湿性心脏病(RHD)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76例接受瓣膜置换术治疗的RHD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时期收治,依据组间信息均衡可比原则将纳入样本分入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前组给予常规护理,后组执行“一病一品”联合5E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心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观察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总发生率5.26%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观察组心功能指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观察组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6个维度评分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病一品”联合5E康复护理对RHD瓣膜置换术患者并发症预防、心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提升等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值得推荐和应用。
综述
睡眠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黄庆, 王涛, 刘业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5):  139-144. 
摘要 ( 35 )   PDF (811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睡眠与高血压两者联系的研究日益增多。睡眠健康与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结局的关联已得到广泛报道。本文将对睡眠时间、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以及睡眠模式变异性对血压影响进行阐述,旨在为高血压防控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