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临床研究
冠心病患者血清学指标变化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
刘建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4-6. 
摘要 ( 47 )   PDF (275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学指标变化及其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1例)和研究组(29例)。比较对照组、研究组一般资料、血清ALD、LDH、PRA、apoB/apoA-1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清ALD、LDH、PRA、apoB/apoA-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有吸烟史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62.07% vs 37.3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有吸烟史、血清ALD、LDH、PRA、apoB/apoA-1水平高是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1.770、1.872、1.659、1.634、1.817、1.487、1.707,P<0.05)。结论 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有吸烟史、血清ALD、LDH、PRA、apoB/apoA-1水平高均与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临床可据以上因素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干预,避免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不同初始剂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
彭小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7-10. 
摘要 ( 199 )   PDF (36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初始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合理药物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病例选择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所选病例为110例CH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两组患者联合应用内科常规治疗措施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对照组采用的初始剂量为每次50 mg,每日2次;研究组采用的初始剂量为每次100 mg,每日2次。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临床疗效,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并评价两组药物安全性。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92.73% vs 78.1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LHFQ量表总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MLHFQ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NE、ALD和AngⅡ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100mg初始剂量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CHF患者取得的效果理想,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且无明显药物副作用,可以进行推广。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疗效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罗德聪, 陈国将, 余丹丹, 余小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11-13. 
摘要 ( 50 )   PDF (38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疗效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110例自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在以上基础上予以对照组缬沙坦,予以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3个月为两组治疗周期,并对其进行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随访12个月后再次入院率、总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36%较对照组83.64%相比,更高;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LVEDD、血清TNF-α、IL-6、hs-CRP、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处于更低水平,LVEF则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患者再次入院率、心源性死亡率及总死亡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有效降低其机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心脏功能。
血肌酐、胱抑素C与老年高血压肾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周坚强, 杨志, 颜智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14-17. 
摘要 ( 42 )   PDF (43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 C)与老年高血压肾损伤程度及肾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高血压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就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将肾功能恢复不佳患者纳入研究组,将肾功能恢复良好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SCr、Cys C指标与一般资料,以此分析老年高血压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SCr、Cys C指标与老年高血压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恢复相关性。结果 经对症治疗后,80例老年高血压肾损伤患者存在60例肾功能恢复良好者(对照组)与20例肾功能恢复不佳者(研究组)。研究组SCr、Cys C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等级水平(β=1.615,OR=3.217,95%CI=2.021-6.119)、病程(β=1.446,OR=3.187,95%CI=2.077-4.177)、SCr(β=1.877,OR=2.912,95%CI=1.211-3.265)、Cys C(β=1.721,OR=2.995,95%CI=1.336-4.369)水平与老年高血压肾损伤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有关(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SCr与Cys C水平呈正相关(r=0.713,P<0.001)。结论 SCr、Cys C水平与老年高血压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情况密切相关,且属于老年高血压肾损伤的高危因素,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临床应予以重视。
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戴思思, 钟声, 李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18-21. 
摘要 ( 86 )   PDF (45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接收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与中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心肌酶指标变化、炎症反应变化及心电图疗效。结果 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后,中医组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的各项心肌酶指标(LDH、CK及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的各项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2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的心电图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辅以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心肌酶指标,提高心电图疗效。
颅脑超声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苏仙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22-24. 
摘要 ( 20 )   PDF (148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颅脑超声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接诊的43例HIE患儿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出生的43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均接受颅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出生12h和24h脑血流参数。结果 观察组出生后12h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较对照组低,出生24h的Vd较对照组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脑超声可通过监测脑血流为临床早期诊断HIE提供影像学依据。
护理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护理中应用奥马哈系统的价值
陈倩倩, 叶梅, 陈宝钗, 郑清, 王翠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25-27. 
摘要 ( 49 )   PDF (51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案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12月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为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选用奥马哈系统护理,统计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马哈系统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效果,可改善其血压水平及神经功能,亦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腹腔镜下高血压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柔性护理的应用
林树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28-31. 
摘要 ( 32 )   PDF (56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高血压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柔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高血压合并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两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行围术期护理,术前和术中护理措施保持一致,后对照组行术后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行术后常规康复护理联合柔性护理,分析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术后康复效果。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活力、社会交往、躯体运动、生活热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饮食依从性、用药依从性、自我护理依从性、情绪自控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案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性、规范性、人文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柔性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和术后康复效果,患者对临床护理方案评价更高,提示应用价值高,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无缝隙护理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周晓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32-35. 
摘要 ( 41 )   PDF (56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符合本次试验观察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病例时间为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期间,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并且疼痛程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8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7.5%;观察组患者SAQ量表评分结果显示,AS、AF、DP、PL、T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症状性心衰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氯吡格雷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可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和预后情况,提高护理质量,该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互联网AISAS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
林丽花, 佘学敏, 杨援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36-39. 
摘要 ( 36 )   PDF (590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用户决策行为分析(AISAS)模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管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给予基于AISAS模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管理干预。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LVESD、LVED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简易生活质量评分(SF-36)各维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AISAS模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可以加快心功能恢复,改善炎症反应,提升生活质量。
饮食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的康复效果
林晓燕, 郑旋玲, 沈庆宝, 王文贵, 林婷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40-43. 
摘要 ( 24 )   PDF (585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伴糖尿病老年患者开展基于互联网宣教平台的一体化饮食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主体,2019年11月研究开始,并于2020年11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划分成(45例)的常规组以及(45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饮食护理,予以实验组患者基于互联网宣教平台的一体化饮食护理。对比每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以及营养不良-炎性评分(MIS);干预后心功能分级。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常规组,转铁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MIS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伴糖尿病老年患者开展基于互联网宣教平台的一体化饮食干预,可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升心功能等级,增强康复效果,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
樊桂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44-46. 
摘要 ( 28 )   PDF (60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方法 将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作为入院时间,将80例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升,同时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雅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47-50. 
摘要 ( 32 )   PDF (656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给予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对其中的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10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延续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康复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经过3个月的延续性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6.93±9.92)mmHg、(81.43±3.52)mmHg,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总体健康水平评分分别为(1.61±0.56)分、(57.73±4.52)分、(67.28±6.18)分、(69.5±6.6)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患者的血压水平、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均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够得到提升,可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
郭晓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51-53. 
摘要 ( 23 )   PDF (64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60例HCH患者为研究样本,均行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时间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护理前后收缩压、舒张压的水平差异,记录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切口持续疼痛和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HCH患者而言更可以有效稳定其血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合护理在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郑缘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54-56. 
摘要 ( 33 )   PDF (6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88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包括常规组44例,予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44例,针对高血压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观察护理前(就诊时)、护理后(出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生活质量(CQQC)评分变化。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SBP、DBP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低于同时期的常规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QCCQ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且高于同时期的常规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积极控制患者的血压,并提升其生活质量,应用于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HICH患者中效果显著。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赵颖芳, 雷华冰, 郭彩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57-60. 
摘要 ( 24 )   PDF (67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心功能、SDS评分、SAS评分及BI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LVEF、LVEDD及LVESD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LVEDD及LVESD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DS评分、SAS评分、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渐进式康复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
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曹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61-64. 
摘要 ( 29 )   PDF (67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2019年12月研究开始,并于2021年12月完成。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划分成(45例)的常规组以及(45例)的实验组,予以常规组患者基础护理,予以实验组患者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对比入院时以及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每组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自护能力量表(ESCA)得分。结果 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实验组患者GSES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并且同组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GSES得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实验组患者ESCA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并且同组出院后三个月、六个月时ESCA得分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理状态影响的观察
王梦霞, 蒋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65-68. 
摘要 ( 30 )   PDF (67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样本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时段内本院收治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结合人文关怀护理),单组例数40,观察评估血压变化、心理状态、早期恢复质量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数据差异。结果 监测血压水平,干预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评价心理状态,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评价早期恢复质量,观察组QoR-15量表5个方面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在三叉神经痛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血压水平控制、心理状态改善、早期恢复质量提升等均具有积极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孙小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69-71. 
摘要 ( 30 )   PDF (68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9月之间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0例,以抽签法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卧床所用时间和住院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缩短其卧床和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与应用。
双语音微视频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
杨晶, 缪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72-75. 
摘要 ( 41 )   PDF (70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普通话和福州话2种语音微视频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择福建省某三甲医院2020年2-12月期间行冠脉介入的福州本地老年患者21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试验组采取标准化双语音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试验组介入术后焦虑得分(1.06±0.74)明显低于对照组(3.42±1.13)(P<0.01);试验组介入基础知识和介入后患者配合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介入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介入返回病房时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语音微视频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缓解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介入知识知晓率、术后护理配合度和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减少介入治疗并发症情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杨美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76-79. 
摘要 ( 33 )   PDF (69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对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介入术治疗,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微信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微信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和心功能指标,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微信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微信组TC、TG和LDL-C低于常规组,HDL-C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微信组患者LVEDD、LVESD水平低于常规组,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微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常规组(18.33%)(χ2=5.175,P=0.023)。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可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高心功能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手术室风险评估结合安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中的价值
陈琦, 詹美莺, 李秀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80-83. 
摘要 ( 27 )   PDF (69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风险评估结合安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阶段内,选取在本院拟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进行分组(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均为45例),A组实施围术期传统护理,B组基于此,对手术期各阶段的不同风险项进行评估,然后实施针对性、预防性的安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情观察及时性、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病情观察及时率(46.67%)、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5.56%)均较A组(22.22%、71.1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住院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较A组(28.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评估其围术期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预防性的安全护理干预,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情观察及时率及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高。
失效模式联合效应分析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
坚贞, 李洁, 苏靖, 王丽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84-86. 
摘要 ( 32 )   PDF (72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联合效应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目标,通过双盲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急诊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开展急诊全程综合护理,就两组患者主要急救环节用时、早期不良预后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主要急救环节用时均短于对照组,早期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效模式联合效应分析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缩短主要急救环节用时,降低早期不良预后风险。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张雪梅, 杨艳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87-89. 
摘要 ( 30 )   PDF (72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选取7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血压控制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综述
髓过氧化物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和研究展望
李欢, 冯磊, 方绕红, 李海龙, 白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3):  90-94. 
摘要 ( 72 )   PDF (870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一种含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存在于髓系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是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MPO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从内皮功能障碍的早期发展到斑块的形成和破裂,MPO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贯穿了整个过程,MPO催化的反应对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前期有生物活性,MPO催化产生许多反应氧化物及激活物,这些产物能促使脂质过氧化及对靶蛋白产生大量的翻译后修饰作用,包括氯化、硝基化及氧化交联,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内皮功能障碍、脂质代谢、NO消耗、斑块破裂、MMP的激活、血栓形成都存在广泛的联系。因此,本文对MPO在心血管疾病临床中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