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11卷 第24期 刊出日期:2021-08-25
临床研究
米力农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卿碧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3-8. 
摘要 ( 112 )   PDF (199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米力农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在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来我院诊治的6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32,予米力农治疗)和观察组(n=33,米力农联合托伐普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钠水平、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71.88%(23/32)(P<0.05);治疗后,两组血钠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6%(2/33)低于对照组25%(8/32)(P<0.05)。结论 通过使用米力农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升高血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观察
胡永平, 王元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6-8. 
摘要 ( 94 )   PDF (306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定本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治疗的40例ICM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参照组20例患者采纳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纳PCI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低于参照组,血清TNF-α、IL-6因子均低于参照组,LVEF高于参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0% vs 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可有效改善ICM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益气强心中药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神经激素因子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
阮冰冰, 张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9-11. 
摘要 ( 64 )   PDF (326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益气强心中药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衰)患者血清神经激素因子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衰患者80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0例,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组40例予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强心中药治疗,对比患者心功能、血清神经激素因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激素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急性心衰患者予以益气强心中药、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干预时,可提升其心功能,改善ET-1.NE等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
微小RNA-324-5p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周涛龙, 黄丽芳, 袁昊, 李艳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12-14. 
摘要 ( 69 )   PDF (492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小RNA-324-5p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防治中心收治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验组)及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血清中微小RNA-324-5p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通过Spearman相关性系数对微小RNA-324-5p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微小RNA-324-5p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实验组微小RNA-324-5p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微小RNA-324-5p在CIMT值相对较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表达,并且微小RNA-324-5p的表达量与CIMT值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小RNA-324-5p降低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存在微小RNA-324-5p低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潜在血清标志物,且微小RNA-324-5p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活血化瘀通脉汤对心血瘀阻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卢盛维, 赖俊生, 卢洁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15-17. 
摘要 ( 61 )   PDF (395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血瘀阻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实施活血化瘀通脉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冠心病SAP患者100例开展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参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药物疗法,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通脉汤疗法;比较两组心绞痛的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相关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心绞痛的症状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TG、LDL-C以及TC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 活血化瘀通脉汤治疗心血瘀阻证冠心病SAP临床疗效显著,有效减少心绞痛的症状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脂相关指标,显著减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血cTnI和SCr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探讨
谭菊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18-20. 
摘要 ( 60 )   PDF (534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酐(SCr)在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 选取300例于我院进行MHD患者(持续时间≥6个月)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n=80)和无事件组(n=22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TnI和SCr变化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探讨cTnI和SCr在预测MHD并发心血管事件的价值;对比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事件组和无事件组性别、年龄和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事件组治疗前血cTnI和SCr均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得知,治疗前血cTnI可预测MHD并发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0.801-0.945),在截断值为45.78ng/L时,约登指数值最大0.584,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72.3%;SCr预测MHD并发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721(95%CI:0.618-0.843),在截断值为602.47μmol/L时,约登指数值最大0.419,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1%和80.8%;cTnI和SCr联合预测MHD并发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947(95%CI:0.914-0.988),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至92.0%和70.00%;经单因素分析得知,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尿素清除指数、肌酐清除率、残余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和持续透析病程比较,略有差异(P<0.1),以发生心血管事件因变量,将以上分析中“P<0.1”因素-“治疗前血cTnI和SCr、尿素清除指数、肌酐清除率、残余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和持续透析病程”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治疗前血cTnI和SCr是导致MHD并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cTnI和SCr作为MHD并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
拉西地平联合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杨春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21-23. 
摘要 ( 166 )   PDF (438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接受拉西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接诊的78例E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行拉西地平治疗)和研究组(n=39,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对组间炎症指标、血压水平、用药疗效、治疗安全性展开分析。结果 组间炎症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FIB、TNF-α、hs-CRP、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疗效(94.87%)优于对照组(76.92%)(P<0.05),且组间用药安全性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拉西地平+替米沙坦对改善EH患者炎症反应、血压水平均有较好效果,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值得推广。
超声多参数评价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儿心脏功能的应用价值研究
陈仙明, 程瑞萍, 阮晓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24-26. 
摘要 ( 62 )   PDF (481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超声多参数评价中孕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GDM孕妇作为GDM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产检健康的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比较两组胎儿心脏功能参数及胎儿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GDM组的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LV-IVRT)[(48.41±8.29)ms]、左心室等容收缩时间(LV-IVCT)[(49.06±6.72)ms]、左心室心肌性能指数(LV-MPI)[(0.61±0.13)]、右心室等容收缩时间(RV-IVCT)[(48.26±9.34)ms]、右心室等容舒张时间(RV-IVRT)[(46.29±7.40)ms]、右心室心肌性能指数(RV-MPI)[(0.62±0.14)]、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4.98±1.36)mm]、左室壁收缩末期厚度(LVWTs)[(5.60±1.32)mm]、左室壁舒张末期厚度(LVWTd)[(4.69±1.02)mm]高于对照组,右心室射血时间(RV-ET)[(168.97±12.17)ms]低于对照组,GDM组UA-RI[(0.68±0.05)]、UA-PI[(0.86±0.25)]、UA-S/D[(3.04±0.4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孕期GDM孕妇胎儿心脏功能受损,超声检查可见心室IVCT、IVRT、MPI增大,RV-ET降低,UA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通过观察超声多参数评估心脏功能的改变情况,以早期发现胎儿心脏整体异常情况,并及时干预。
拉贝洛尔联合音乐疗法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治疗效果分析
林志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27-29. 
摘要 ( 77 )   PDF (525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拉贝洛尔联合音乐疗法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妊娠期高血压产妇97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予常规干预,实验组予拉贝洛尔联合音乐疗法干预,对两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干预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水平、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接受拉贝洛尔与音乐疗法联合干预,可更好改善产妇的血压、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等的情况,且可降低新生儿及产妇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意义重大。
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冠心病患者的价值分析
刘舒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30-32. 
摘要 ( 163 )   PDF (527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冠心病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5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与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对冠心病的狭窄程度、斑块的检出率以及两种检测方式对该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DSA和CTA在狭窄程度的检测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中DSA检出斑块为65个,其中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为69.23%,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为30.77%;CTA检查斑块60个,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为70.00%,非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为30.00%,两种检查方式在斑块检出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为93.26%,阴性预测值为98.14%,特异度为97.06%,灵敏度为95.70%,两种检查方式Kappa值为0.921。结论 CTA和DS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相当,且CTA在冠心病的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发生焦虑抑郁相关因素的研究
许超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33-35. 
摘要 ( 56 )   PDF (550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发生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纳入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对发生焦虑抑郁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共计纳入92例PCI手术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0例,分别占比56.52%、43.47%,患者年龄在38-80岁,平均年龄(61.05±5.64)岁。本次调查的92例患者中,发生单一焦虑11例、单一抑郁13例,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2.39%。在单因素分析中,PCI手术后患者发生焦虑原因与付费方式及吸烟、糖尿病、居住地相关。其中,农村居住地及自费、月收入3000以下、合并糖尿病是PCI术后患者发生焦虑的风险因素。女性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离异或者丧偶、农村居住地是发生抑郁的风险因素。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发生焦虑及抑郁与躯体疼痛、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相关,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还需关注此类问题,识别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并及时处理。
人群防治
某县医院心肺复苏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刘宗泽, 姜胜文, 吴汉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36-38. 
摘要 ( 90 )   PDF (600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脏骤停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心肺复苏效果,对改善其预后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至关重要,为提高基层医院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率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接诊心脏骤停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老年人多于中青年;冬、春季节发病高,以8:00-0:00多见;城关居民发病例数多于农村,发病地点集中于公共场所、医院内、家庭、工地。就诊方式主要是急救中心120及乡镇急救车运送;病因构成以交通事故、循环系统疾病多见,复苏地点以急诊室、现场及ICU室为主。≤5min内得到及时复苏较少,发生心脏骤停后得到旁观者进行复苏的患者虽然达到45例,但随着患者未及时得到有效复苏时间的延长,不能恢复自主循环例数较多,死亡率增高。结论 加强对基层县医院医护人员及公共场所等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与CPR技能培训,使CA患者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提高CPR救治成功率与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护理
全程化健康管理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分析
李金媛, 马惠文, 陈丹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39-41. 
摘要 ( 82 )   PDF (612KB) ( 1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中青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给予全程化健康管理对健康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行PCI的AMI中青年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给予全程化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能力与术后不良事件。结果 两组干预后健康行为能力量表(SRAHP)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 AMI中青年患者PCI术后给予全程化健康管理,可提高其健康行为能力,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程序化护理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张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42-44. 
摘要 ( 60 )   PDF (595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分析程序化护理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研究对象:收治的75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患者录入信息的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37例应用程序化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38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肺动脉压和肺动脉内径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研究组一般资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84%(P<0.05);护理前研究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降低了肺动脉高压以及肺动脉的内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了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加速康复外科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黄利平, 曹利蓉, 郭伟昌, 李昭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45-48. 
摘要 ( 55 )   PDF (647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149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2018年7月至2020年5月(n=92)为实验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n=57)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后,实验组发生脑梗死1例,支架植入术后综合征1例,内漏1例;对照组:切口血肿1例,内漏2例,脑梗死2例,支架植入术后综合征1例,血栓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13.76±4.68)d,对照组平均住院(18.27±7.3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95.65%,对照组82.46%,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腔内隔绝术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日减少,与医保改革政策同步。
探究失败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郑真臻, 赵彦姿, 方琼, 吴丽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49-51. 
摘要 ( 87 )   PDF (640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失败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以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失败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炎症因子状况、护理前后的风险系数(RPN)值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其炎症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的TNF-α、IL-6以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RPN值进行对比,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RP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过不同护理方式后,对照组的心理护理、用药管理、康复锻炼、生活指导以及教育宣导评分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FMEA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以及RPN值,并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出院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父母养育压力的影响分析
林燕霞, 阮一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52-54. 
摘要 ( 65 )   PDF (661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先天性心脏病出院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父母养育压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均接受本院系统化治疗并顺利出院,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定期入院复诊,对照组开展常规随访护理,研究组患儿同时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就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父母养育压力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养育压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与护理前、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网络平台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先天性心脏病出院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父母养育压力。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
杨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55-56. 
摘要 ( 73 )   PDF (654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 对我院妇产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接收的10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模式差异分为知信行组54例以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知信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以及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知信行组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前,知信行组ES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ESCA评分均有所上升,但知信行组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改善其自护能力,稳定其血压水平。
医护一体化服务干预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黄仙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57-59. 
摘要 ( 66 )   PDF (683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服务干预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纳入4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选取起始时间为2020年2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以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23)和干预组(n=24),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行医护一体化服务干预。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情绪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较参照组,干预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社会领域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较参照组,干预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更高(P<0.05)。较参照组,干预组护理依从率更高(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服务干预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护理中,有利于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建议优先选择。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作用探究
萧艳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60-62. 
摘要 ( 59 )   PDF (689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其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共144例研究对象,均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实施治疗且病情稳定出院的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72例开展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宣教、用药指导、心理安抚、饮食管理等;另外72例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的患者列为实验组,实验组实施院后随访护理、行为干预、心理指导、认知教育、饮食干预等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睡眠质量。结果 在HAMA评分与HAMD评分上,实验组实验组(8.63±1.24)分、(10.63±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36±1.58)分、(15.63±3.27)分(P<0.05)。在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上,实验组(110.22±8.03)分、(89.63±10.36)分、(2.14±0.33)分优于对照组(86.47±7.29)分、(78.27±8.63)分、(4.56±0.58)分(P<0.05)。结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理想,在调节心理状态与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强化患者的自护能力,促使患者拥有优质的睡眠,临床可进一步拓展运用。
规范急诊护理程序对重症高血压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分析
戴金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63-64. 
摘要 ( 67 )   PDF (678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重症高血压患者急救中采用规范急诊护理程序的价值。方法 纳入70例重症高血压患者研究(2020年1-12月),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5,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5,选用规范急诊护理程序),统计两组护理效果、急救成功率。结果 护理效果:观察组4项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急诊护理程序在重症高血压护理中效果,可改善其心理状态,亦可缩短急救时间,值得借鉴。
情志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运动耐量的影响观察
向彩霞, 肖桂芳, 李燕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65-67. 
摘要 ( 50 )   PDF (708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情志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睡眠质量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确诊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穴位贴敷联合情志干预护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5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分级、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6min步行距离评估结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心绞痛分级、SAS、SDS、PSQI总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联合组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护理前,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志干预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不仅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运动耐量,还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微信平台追踪护理用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李思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68-70. 
摘要 ( 52 )   PDF (707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微信平台追踪护理的成效。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1),使用基础护理的患者属于对照组,使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微信平台追踪护理的属于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肺功能、自护能力、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在PEF、FEV1、FEV1/FVC、VC、PASP、BNP、RVEF、6min步行试验、治护依从性评分以及ESCA评分上,干预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EF、FEV1、FEV1/FVC、VC、RVEF、6min步行试验、治护依从性评分、ESCA评分更高,实验组PASP和BNP更低(P<0.05)。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结合微信平台追踪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和自护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肺功能。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代谢当量量表制定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黄毅梅, 郑少琳, 秦美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71-73. 
摘要 ( 49 )   PDF (685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s Failure,CHF)患者采用代谢当量量表制定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80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代谢当量量表制定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生命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NT-proBNP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左心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情绪、身体、其他维度得分及综合得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满意率在组间比较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代谢当量量表实施护理干预,可促使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提升其生命质量水平和满意度。
愉快因子回输式心理护理对中青年创伤性气胸伴高血压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及血压的影响分析
江爱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74-76. 
摘要 ( 67 )   PDF (714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愉快因子回输式心理护理对中青年创伤性气胸伴高血压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使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气胸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施以愉快因子回输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并评估两组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SBP、DBP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在干预后较高,且消极应对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 采用愉快因子回输式心理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中青年创伤性气胸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助于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多元化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郑燕香, 汤明珠, 林丽霞, 唐淑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77-79. 
摘要 ( 80 )   PDF (713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用正反面抛掷硬币的方法将我院72例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腹围、中医证候积分及肝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腹围小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多元化理可降低其血压水平,减轻腹水症状,提高肝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
吕秋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80-82. 
摘要 ( 58 )   PDF (762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随机样本抽样法于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7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常规健康教育+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健康行为、依从性。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健康行为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增加其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改善健康行为,提高依从性。
体温维护干预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旁路手术患者细节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吴丽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83-85. 
摘要 ( 54 )   PDF (762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体温维护干预在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旁路手术患者细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90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旁路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温护理,观察组则给予综合体温维护干预。比较两组各时间段体温变化情况、干预前后心功能水平、低温情况和并发症情况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T1、T2、T3、T4这4个时间点的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RVSWI、LVSWI、LVSP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RVSWI、LVSWI、LVS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温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22%、4.44%,均低于对照组的13.33%、17.77%(P<0.05)。结论 综合体温维护干预在减少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旁路手术患者低温的发生方面临床效果显著,且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PICCO技术在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护理应用体会
张巧霞, 陈碧芳, 黄菊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86-87. 
摘要 ( 63 )   PDF (716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应用PICCO技术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前组实施中心静脉压监测方法,后组实施PICCO监测联合护理方法。评估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观察组的心功能及血容量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及血容量指标在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在冠心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开展PICCO技术的应用,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在相应的护理配合下,缩短了住院时间,改善了预后。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管理的价值分析
崔璨, 赖晓玲, 肖麟, 陈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88-90. 
摘要 ( 79 )   PDF (745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展开早期康复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作为研究时段,从中随机抽选出8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生活能力评分(BMI)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 护理前,两组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生活能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与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逐渐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价值较为理想,建议推广。
情绪护理对高血压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陈小燕, 孙志钰, 李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91-93. 
摘要 ( 95 )   PDF (750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评估于高血压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期间应用情绪护理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对照研究,纳选对象共计110例,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匀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情绪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焦虑及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较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血压指标对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指标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于高血压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护理期间应用情绪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到了患者认可以及肯定。
持续颅内压监测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曹芬, 林玉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24):  94-96. 
摘要 ( 74 )   PDF (766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持续颅内压监测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随机数法将9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常规护理配以持续颅内压监测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血肿排空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血肿排空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持续颅内压监测护理的运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血肿排空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改善其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