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34期 刊出日期:2020-12-05
临床研究
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分析
杨丽红, 陈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3-5. 
摘要 ( 39 )   PDF (21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动态血压的监测结果与昼夜节律。方法 将2019年1-12月我院体检发现的55例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发现的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中的对照组。动态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并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监测值。结果 观察组20:00、0:00、2:00、4:00、6:00时间点的收缩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除20:00时间点的舒张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单纯高血压患者比较夜间血压,前者失去了生理性下降的规律,因此临床需加强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其认知水平,有助于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在成年人心脏卵圆孔未闭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杨柯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6-8. 
摘要 ( 60 )   PDF (305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成年人心脏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给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经胸右心声学造影(cTTE)的联合诊断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60例成年人心脏卵圆孔未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另一组名为研究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经胸右心声学造影),每个小组分别30例。结果 研究组与常规组在乏氏(Vasalva)动作下、静息状态下的成人心脏卵圆孔未闭检出率无差异(P>0.05);乏氏(Vasalva)动作下,研究组RLS分级评估结果提示8例1级、7例2级、12例3级;静息状态下,研究组RLS分级评估结果提示10例1级、4例2级、2例3级,乏氏(Vasalva)动作下与静息状态的RLS分级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在显示成人心脏卵圆孔未闭大小、位置、毗邻关系也较常规组更优,最大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经胸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成年人心脏卵圆孔未闭患者,能够更好进行RLS分级评估,准确显示出病灶大小、位置、毗邻关系,进而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指导。
阿昔洛韦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杨勇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9-11. 
摘要 ( 101 )   PDF (354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浅析阿昔洛韦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单位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间80例确诊罹患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的患儿作为研究样本,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40例入对照组,接受阿昔洛韦治疗;另40例入实验组,接受磷酸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整体疗效与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指标恢复时间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总优良率比较(95.00% vs 92.50%,P=0.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指标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昔洛韦与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患儿,疗效方面效果较一致,均为对症治疗的可选药物。
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对患者24h血压动态的改善研究
吴俊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12-14. 
摘要 ( 44 )   PDF (389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安全性及对患者24h血压动态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间于我院就诊的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9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患者)与观察组(46例患者),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吲达帕胺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丹蒌汤剂治疗,着重就其安全性、24h血压动态的改善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用药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值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的58.7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32.61%,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丹蒌汤剂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24h血压动态,值得推广。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与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肖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15-17. 
摘要 ( 43 )   PDF (435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并对患者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1)及对照组(n=31),两组患者均实施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实施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就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进行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的分析对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8、TNF-α等细胞因子及纤维蛋白原、血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黏滞度等血流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给药有助于提升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价值较高。
妊娠高血压视网膜变化的临床研究及视网膜变化与PIH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肖春婷, 柳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18-20. 
摘要 ( 81 )   PDF (475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的视网膜变化及视网膜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疾病(PIH)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本次纳入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1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展开研究,根据妊娠高血压分期标准分为四组,其中妊娠高血压组54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4例、子痫期组10例,均进行临床相关检查,将各组的血压水平、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 孕妇的视网膜病变总发生率为37.27%,四组孕妇的舒张压、收缩压、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随着妊娠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不同妊娠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孕妇的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高血压病情越严重,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 37.27%的妊娠高血压孕妇出现视网膜变化,妊娠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与视网膜变化显著相关,且会对围生儿结局产生不利影响。
比伐卢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预后的影响分析
袁巧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21-23. 
摘要 ( 28 )   PDF (473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讨论比伐卢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2-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人数法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都采用急诊经皮冠脉内介入疗法,对比组患者手术的时候注射肝素钠注射液,采用抗凝疗法;实验组手术的时候注射比伐卢定一直到手术后4h。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TIMI血流分级、心脏彩超结果和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和再次入院概率的差别。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后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百分比是93.33%,比对比组的84.44%高(P<0.05);实验组病患手术后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6.10±5.81)%,比对比组的(43.63±4.86%)高(P<0.05)。实验组随访3个月后只有5例心脏不良事件,而对比组15例,实验组远比对比组少,再次住进医院次数只有2人,而对比组8人,实验组比对比组少(P<0.05)。结论 临床中,比伐卢定能够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预后,可以供临床大量使用。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
陈宗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24-25. 
摘要 ( 108 )   PDF (493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剂量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以20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以40mg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降脂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降脂效果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率5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40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其降脂效果显著,优于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不过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会增加患者肝功能损伤的风险,因此需要定期检测患者肝功能,关注肝功能指标变化。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对脑尿钠肽水平的影响分析
王远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26-27. 
摘要 ( 86 )   PDF (519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浆脑尿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咸宁市嘉鱼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18例,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患者BNP水平的改善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总体有效率达到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BNP水平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得到改善,研究组BNP改善程度更加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可推广。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心血管封堵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高亚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28-30. 
摘要 ( 55 )   PDF (523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心血管封堵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心血管封堵手术患儿,依据不同的研究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5)与试验组(n=45),对照组施以全静脉麻醉,试验组施以静吸复合全麻,观察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麻醉前、诱导后、术后12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前,两组的MAP、HR无差异(P>0.05);诱导后、术后12h试验组的MAP、HR明显降低,并且试验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心血管封堵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
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潘绍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31-33. 
摘要 ( 74 )   PDF (560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伊伐布雷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绞痛(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0例COPD合并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80例)与观察组(常规药物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80例),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静息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A)与肾上腺素(Adr)指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的6MWT结果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在COPD合并AP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34-36. 
摘要 ( 62 )   PDF (567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运用在小儿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组依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接诊的72例心力衰竭患儿分为对照组(纳入36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纳入36例,行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对两组的心衰相关临床指标、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性、用药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组间心衰相关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衰相关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 为心力衰竭患儿进行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能够改善其心力衰竭症状,疗效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淑莲, 陈长地, 梁世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37-39. 
摘要 ( 47 )   PDF (566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3例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患儿展开研究,按照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经胸微创介入治疗,观察组33例实施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将两组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心胸比率、心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心内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均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胸比率、LAD、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LVEF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先天性心脏单间隔缺损实施经皮心导管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较高,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予以硝苯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具体治疗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谢珍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40-42. 
摘要 ( 84 )   PDF (611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予以硝苯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具体治疗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对象选取为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从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时间段抽取,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加以分组,其中抽取单数及双数的患者分别列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单纯采用硝苯地平治疗,后者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血压水平及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黏度、血细胞压积及尿蛋白定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可见明显降低,且组间对比可知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3例(10.00%)出现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10例(33.33%)(P<0.05)。结论 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患者血黏度、血细胞压积及尿蛋白定量,降低血压水平,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少,有效率及可行性得到证实。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叶榕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43-45. 
摘要 ( 95 )   PDF (60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取单一药物治疗方法与联合用药治疗方法,比较不同方法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与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方法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同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更平稳,将观察组的研究数据和对照组研究结果相比之后得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在治疗高血压心脏病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预后。
人群防治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控制疗效分析
张海誉, 邱梅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46-48. 
摘要 ( 43 )   PDF (608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控制疗效分析。方法 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研究对象收集,到2020年5月结束,共选择配合本研究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8例,对其进行随机编号,并进行随机抽取,分为两组,研究组104例,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104例,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血压水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服药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血压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社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控制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护理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
护理
早期家庭式康复训练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
陈静婷, 林燕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49-52. 
摘要 ( 43 )   PDF (640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早期家庭式康复训练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脑卒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脑卒中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在患者出院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家庭式康复训练,常规护理同对照组。检测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Fugl-Meyer运动功能、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检测患者的记忆功能,利用脑电图仪检测患者脑功能恢复情况,在护理一个月后进行回访,调查记录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Barthel、Fugl-Meyer、WMS、β1、β2、MMSE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上述参数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家庭式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记忆认知功能以及神经状态,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性采纳应用。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规范化自我管理对运动耐量的影响分析
欧阳燕珍, 谢翠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53-55. 
摘要 ( 33 )   PDF (63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规范化自我管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遵从管理模式差异分组,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内3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150例,规范化自我管理),观察指标从自我护理能力、运动耐量、心功能(均为管理前后)三方面对比。结果 经管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指标评分、6min步行距离、LVEF较对照组高,LVESVI、LVEDVI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管理,建议以规范化自我管理模式为主,可有效提升患者运动耐量以及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显著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保温护理在全麻苏醒期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研究
周海媚, 叶采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56-58. 
摘要 ( 66 )   PDF (609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保温护理在全麻苏醒期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6例全麻苏醒期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双盲法将其中48例纳进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剩余48例纳进实验组(实施保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价值及对应激状况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应激状况CRP、NE、A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气管拔管时间、完全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组间心功能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全麻苏醒期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实施保温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应激状况,缩短其苏醒及拔管时间,改善心功能状况,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精准化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陈少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59-61. 
摘要 ( 37 )   PDF (67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CHD)患者介入治疗中实施精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8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均行急诊支架安装术治疗,随机抽取43例进行常规护理,归为对照组;另43例进行精准化护理干预,归为研究组,于护理前后采用焦虑(SAS)、抑郁(SDS)、疼痛(VAS)评分及血管并发症完成对护理效果的评估。结果 护理后,两组SAS、SDS、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16.28%,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CHD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精准化护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疼痛及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家庭-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依从性的影响探讨
黄亚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62-64. 
摘要 ( 48 )   PDF (677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家庭-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出院的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家庭-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GSES、ESCA和SF-36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家庭-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和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洪荷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65-67. 
摘要 ( 35 )   PDF (674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及观察组(n=45)。观察组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观察两组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依从性更高,护理满意度更高,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模式可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多学科协作模式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研究
罗文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68-70. 
摘要 ( 53 )   PDF (675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多学科协作模式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我院7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成Ⅰ组与Ⅱ组,其中,Ⅰ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Ⅱ组应用常规护理辅以多学科协作;比较两组不同时期生活质量、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生活质量量表(QOL)心理、生理、环境、社会评分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Ⅱ组以上评分均高于Ⅰ组(P<0.05)。Ⅱ组住院时间短于Ⅰ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Ⅰ组(P<0.05)。结论 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学科协作模式,可促使其生活质量改善,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延续性护理对促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研究
李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71-73. 
摘要 ( 65 )   PDF (677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对促进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入的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常规组和延续组两组,组内各有50例患者。常规组患者出院时采用常规护理,延续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再次住院率、6min步行距离。结果 延续组心理和社会适应、症状管理、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延续组再次住院率为40.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66.00%(P<0.05),延续组护理后6min步行距离长于常规组(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再次住院率,延长6min步行距离。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研究
杨秋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74-76. 
摘要 ( 53 )   PDF (679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BP(113.3±3.9)mmHg、DBP(90.4±2.0)mmHg、餐后低血压发生率2.2%、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4.4%、满意度82.6%、躯体、心理、精神、社会方面的生存质量分别为(23.6±0.2)分、(25.0±0.3)分、(21.7±0.5)分以及(20.2±0.9)分。对照组护理后SBP(92.3±1.5)mmHg、DBP(78.4±1.6)mmHg、餐后低血压发生率19.6%、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30.4%、满意度63.4%、躯体、心理、精神、社会方面的生存质量分别为(17.4±0.6)分、(18.0±0.7)分、(16.2±0.8)分以及(13.5±0.6)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在降血压的基础上,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家庭协同式护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研究
张娜灵, 杜翠芬, 陈伟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77-79. 
摘要 ( 68 )   PDF (706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家庭协同式护理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对患儿精神状况、行为表现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实施家庭协同式护理。将两组的精神状况评分、行为表现评分、心功能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SCARED评分、CDI评分以及行为表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实施家庭协同式护理有助于其精神状况、行为表现的改善,可促进心功能恢复。
循证护理对重型脑外伤合并高血压患者鼻饲并发症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探讨
陈淑惠, 张萍, 周亚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80-82. 
摘要 ( 36 )   PDF (708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重型脑外伤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以及对其鼻饲并发症、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50例重型脑外伤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5例,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施行循证护理,观察鼻饲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4.00%,对照组为48.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鼻饲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4.00%,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对重型脑外伤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减少鼻饲并发症及应用不良的发生,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有利于预后。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刘少芳, 曾金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83-85. 
摘要 ( 53 )   PDF (705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选取的8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血压均有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多并降至正常水平(P<0.05),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优良率为29(65.91%),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优良率为39(88.64%),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有良好的效果,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好。
个性化健康宣教对高血压患者正确服药率的应用效果探讨
李佳锦, 吴剑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86-88. 
摘要 ( 87 )   PDF (708KB) ( 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康宣教对高血压患者正确服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探究的高血压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正确服药率与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情况,起止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结果 两组正确服药率比较,观察组正确服药率为94.12%,对照组正确服药率为82.35%,组间有差异特性(P<0.05);两组依从性比较,观察组总依从性为97.06%,对照组总依从性为79.41%,组间有差异特性(P<0.05);两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个性化健康宣教可显著改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正确服药率,继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心理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训练用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
马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89-91. 
摘要 ( 39 )   PDF (705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78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LVESD、LVEDD低于参照组,LVEF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血脂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参照组,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心理护理联合有氧运动训练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实施效果良好,对康复效果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可推广。
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
朱园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92-94. 
摘要 ( 46 )   PDF (707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接诊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效果、临床指标(卧床时间、6min步行距离、住院时间),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健康、情感状况、生理活动、躯体状况、社会功能)。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卧床和住院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基于认知行为干预的专科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选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魏小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34):  95-96. 
摘要 ( 32 )   PDF (703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同治疗,对照组(n=47)行常规护理,观察组(n=46)行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3%(45/4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98%(39/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9.066)。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1.8±0.3)次/周,持续时间为(9.4±1.3)min,疼痛评分为(2.1±0.4)分。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5±0.4)次/周,持续时间为(12.3±1.6)min,疼痛评分为(3.3±0.5)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934、8.142、5.091)。结论 无缝隙护理可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病情,控制疼痛等级、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