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2-25
临床研究
奥美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评价
郭育洪, 赵志斌, 卓华英, 孔仙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3-5. 
摘要 ( 831 )   PDF (212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奥美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8例予以奥美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将两组的血压水平、临床效果、血压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78.65±2.59mmHg)、收缩压(116.60±3.14mmHg)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5.83%)高于对照组数据,血压恢复正常时间为(6.52±2.01)d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奥美沙坦酯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助于血压值尽快恢复至正常范围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影响评价
黄丽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6-8. 
摘要 ( 61 )   PDF (279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影响。方法 按照整群抽样法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随机抽取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所有研究对象的体质指数,分析体质指数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的体质指数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对比存在差异(P<0.05);超重率为41.00%,肥胖率为26.90%;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分别为9.10%、13.80%、45.00%;不同体质指数体检人群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体质指数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为正相关。结论 超重、肥胖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生风险。
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中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的临床研究
周志文, 杨盛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9-11. 
摘要 ( 84 )   PDF (293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按照双目随机盲选法,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情况,评估心电图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TG、TC及LDL-C水平均比参照组低(P<0.05),其HDL-C水平比参照组高(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心电图指标,促进症状缓解,可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对病情症状的效果分析
张桂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12-14. 
摘要 ( 72 )   PDF (363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对病情症状的效果。方法 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2例行尿激酶治疗,研究组33例行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溶栓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溶栓再通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更短,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低,CK-MB、hs-cTnI水平更优,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概率3.03%,与对照组对比更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可有效提升治疗速度,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病症,用药安全性更高。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李文屏, 李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15-16. 
摘要 ( 89 )   PDF (396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62例,观察并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其中有12例(19.35%)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40例(64.52%)患者为前壁梗死,有10例(16.13%)为下壁梗死;45例左心射血分数小于40%,17例左心射血分数大于40%;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33例(53.2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为心脏泵衰竭,病情危重,发生原理为左室收缩和舒张能力受到破坏,患者冠脉基础病变严重,多为多支血管病变,需及时诊断、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伊伐布雷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对心率的影响分析
傅佳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17-19. 
摘要 ( 76 )   PDF (396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伊伐布雷定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对心率的影响。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4例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将两组的静息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静息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伊伐布雷定治疗安全有效,可促进患者心功能及心率的改善。
序贯性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实效性临床效果观察
林金煌, 蔡荣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20-22. 
摘要 ( 66 )   PDF (418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序贯性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实效性。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4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机械通气,观察组37例予以序贯性通气治疗。将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临床疗效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序贯性通气有助于其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临床效果确切。
心衰病人实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价值探究
谭宇军, 邓秀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23-25. 
摘要 ( 91 )   PDF (444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心衰病人使用心脏同步化治疗手段的临床价值,为心衰患者治疗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 实验对象选择我院收治的2018年1-12月心衰患者共计44例,使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患者22例。实验1组患者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实验2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增加再同步化治疗法(CRT),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与心功能指标数据,通常包括QRS时限、左心室射血(LVEF)与步行实验等。结果 实验1组QRS波时限、LVEDD与YNHA数据更高,而LVEF与六分钟步行实验2组数据相比实验1组更低,可见,实验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性功能指标更佳,两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患有心理衰竭患者增加心脏同步化治疗法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加治疗和预后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血府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成效观察
郑巧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26-28. 
摘要 ( 84 )   PDF (465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型心绞痛的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6例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55%(56/5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86%(44/5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0.116)。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为(3.3±0.6)次/周,VAS疼痛评分为(2.7±0.5),生活质量为(70.7±5.6)。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为(5.7±0.8)次/周,VAS疼痛评分为(3.4±0.6),生活质量为(81.2±6.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8.115、6.327、14.961)。结论 应用血府逐瘀汤辅治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效果显著,患者的疾病发作次数减少,疼痛感降低,生活质量改善。
缬沙坦辅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效果分析
范秀武, 朱志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29-31. 
摘要 ( 88 )   PDF (488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高血压伴阵发性发颤患者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基础上辅以缬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86例,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磺酸氨氯地平+氢氯噻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缬沙坦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P波离散程度、房颤发作频次、后期随访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心功能无明显差异,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心功能(LVEF、LAD)好转更为明显,P波离散程度、房颤发作频次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转为持续性房颤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缬沙坦辅助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房颤复发率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
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分析
林丽玲, 佘火标, 郑小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32-34. 
摘要 ( 48 )   PDF (513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展开研究,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将两组的血压水平、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心功能分级与心脏超声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高于对照组,LAD、E/A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VEDd、IVSd/LVPWa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与心脏超声参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心脏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形态及结构的改变情况,可反映心功能的变化,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心衰临床诊断中N末端脑型钠尿肽定量检测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陈华桂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35-37. 
摘要 ( 58 )   PDF (513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衰临床诊断中N末端脑型钠尿肽定量检测的应用与结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心脏疾病导致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同时纳入20例患有心脏疾病但无心衰的患者作为对照,检测并定量纳入患者N末端脑型钠尿肽水平。结果 根据血清NT-proBNP测定值进行ROC曲线分析,NT-proBNP浓度150pg/mL时,敏感度、特异度均为82.00%,假阴性率18.99%(18/100),假阳性率15.00%(3/20),似然比为4.30。与疾病对照组比较,除心功Ⅰ级患者组外,其他心功能患者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Ⅰ-Ⅳ级心功各组间血清NT-proBN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衰临床诊断中N末端脑型钠尿肽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高,相关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确立,必要时需综合考虑其他情况进行分析。
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韦娴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38-39. 
摘要 ( 73 )   PDF (551KB) ( 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抓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各50例,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射血分数和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为(34.78±2.13)mm,舒张末期内径为(50.77±4.87)mm,射血分数为(49.77±3.78)%,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是94.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曲美他嗪联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较佳,可在医院进行推广治疗。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剂剂量优化分析
林成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40-42. 
摘要 ( 47 )   PDF (556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对比剂剂量优化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展开研究,按照对比剂剂量的不同分为三个小组,各40例,甲组、乙组、丙组的对比剂剂量分别为0.5mL/kg、0.6mL/kg、0.74mL/kg。将三组的CT值、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乙组的不同区域的CT值均高于丙组、甲组(P<0.05);丙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噪声评分高于甲组、乙组(P<0.05);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甲组(P<0.05)。结论 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最优的对比剂剂量为0.6mL/kg,图像质量高且噪声小、不良反应少。
超声心动图对成人危急重症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郑美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43-45. 
摘要 ( 75 )   PDF (556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危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为患者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价值。方法 以93例自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危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GE Vivid I和Philip CX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全部入组病例实施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超声心动图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以及超声表现。结果 共计检出81例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7.10%,包括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房血栓2例、肥厚型心肌病3例、心肌炎1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肺栓塞5例、A型主动脉夹层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例、心包积液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1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22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危急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检查以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护理
护理干预在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郑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46-48. 
摘要 ( 88 )   PDF (576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在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35例加强护理干预,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期间期间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优质护理对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许锦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49-51. 
摘要 ( 63 )   PDF (602KB) ( 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 样本来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样本时间: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共76例,分为常规组(38例)与优质组(38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常规组、优质组舒张压、收缩压无差异(P>0.05);护理后,优质组的血压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护理后的生理情况、社会交流、心理情况、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
翁梅青, 陈惠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52-54. 
摘要 ( 69 )   PDF (605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7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46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出诊、现场急救和进入医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稳定了患者的心率,提高了护理效果,改善了患者预后。
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诊疗中的应用
陈益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55-57. 
摘要 ( 43 )   PDF (626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诊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及其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76例,按照护理方案将入组的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诊疗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全面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诊疗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疗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FBG和2hPG值,在治疗前二者均相当,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两项值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患者的心律不齐、肺部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以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其临床诊疗过程中实施全面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其诊疗配合度,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践意义显著。
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实施效果
孟令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58-60. 
摘要 ( 59 )   PDF (627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治疗顺序分组,对照组用以临床常规护理策略,研究组便以常规为基础,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心态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冠心病患者的SDS与SAS评分较对照组要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负面心态,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值得将之推广。
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邓东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61-63. 
摘要 ( 71 )   PDF (626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本院于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11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遵循随机分组法将116例患者分组,对照组(n=58)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58)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降值均比对照组更小(P<0.05)。护理前,观察组的VSA疼痛评分、SAS焦虑评分、SAQ心绞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SA疼痛评分、SAS焦虑评分比对照组小,观察组的SAQ心绞痛评分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绞痛情况与心理状态。
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患者PICC置管堵管预防中的效果分析
刘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64-65. 
摘要 ( 88 )   PDF (645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患者PICC置管堵管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PICC置管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措施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ICC置管堵管发生率、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081,P<0.05),观察组患者SAS(48.1±1.4)分、SDS(50.3±1.5)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2.9±1.5)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脑卒中患者堵管发生率,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影响分析
陈丽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66-68. 
摘要 ( 67 )   PDF (646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于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进行分析,根据急诊护理模式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分别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护理、优质急诊护理流程护理。后对比其急救效果、急救时间及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NIHSS更低,MMSE、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就诊至治疗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 采取优质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观察及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罗向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69-70. 
摘要 ( 74 )   PDF (641KB) ( 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应用循证护理的一组,心律失常复发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舒适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观察
孙晓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71-73. 
摘要 ( 78 )   PDF (647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开展舒适护理方案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的影响以及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了102例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内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案例,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舒适组,各51例,对其比较讨论。结果 舒适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组;舒适组(92.15%)在护理效率方面也显著高于常规组(80.04%),舒适组(94.14%)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也优于常规组(78.43%),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开展舒适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率、以及满意度,应该继续探究和推广。
综合护理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实施效果
郭晶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74-76. 
摘要 ( 73 )   PDF (651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SVMC)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ASVMC患者,共56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满意度各维度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患者综合性护理,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有效提高,具有显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健康教育在小儿心肌炎护理中的作用评价
林月玲, 韩桂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77-79. 
摘要 ( 85 )   PDF (647KB) ( 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在小儿心肌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心肌炎患儿3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17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患儿遵医行为评分、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 在经过干预后,观察组心肌炎患儿的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心肌炎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患儿遵医行为的改善,护理效果令人满意。
家庭参与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
张丽珍, 周宝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80-82. 
摘要 ( 85 )   PDF (685KB) ( 4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家庭参与疼痛管理护理模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9年7月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参与疼痛管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疼痛指数、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比较、及两组患儿并发症状况比较。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在手术后2-7d疼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俩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分别为对照组(72.91%),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为(91.66%),同时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39.58%),实验组为(14.58%),同时实验组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上所述,家庭参与疼痛护理能可有效改善患而疼痛指数,同时能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商君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83-85. 
摘要 ( 61 )   PDF (683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讨论心肺复苏患者康复的治疗中,急诊护理干预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80例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心肺复苏患者开展研究,按随机排列法选出40例作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干预),剩余40例作为研究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检验,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为95%,比对照组77.5%高(P<0.05);两组NIHSS、GCS评分对比,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而言,急诊护理干预能提供临床疗效,改善NIHSS及GC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促进康复的意义。
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
陈春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86-88. 
摘要 ( 65 )   PDF (683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使用综合护理干预为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开展临床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在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选择78例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设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39例,两组临床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方案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的6min步行距离(6MWD)较对照组远、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远比对照组高,并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综合护理干预为老年肺结核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护理服务也可获得更高的满意度。
妊娠高血压产妇施行整体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评价
肖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89-91. 
摘要 ( 57 )   PDF (685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产妇产程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择取本辖区一助产机构的妊娠高血压产妇42例进行跟踪随访,病例选取时间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间。随机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后组间比较两组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产程及满意度、新生儿状况。结果 研究组21例妊娠高血压产妇各产程时间、分娩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参照组33.33%(P<0.05)。结论 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产程和满意度情况。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探讨
褚国城, 周培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92-93. 
摘要 ( 55 )   PDF (680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对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所收治的66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n=33,采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栓发生率3.03%、血栓患者住院时间[(179.35±22.32)d]均显降低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18.18%、患者住院时间[(233.55±20.57)d];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0%(P<0.05)。结论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不仅对腹腔镜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预防效果,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而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手术室全方位舒适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率的影响
罗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6):  94-96. 
摘要 ( 61 )   PDF (685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室全方位舒适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手术室全方位舒适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SAS(42.11±5.25)分、SDS(43.76±4.27)分,低于对照组的(48.52±5.64)分、(49.53±4.3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波动范围麻醉前(17.68±5.33)次、苏醒后(10.34±3.15)次,低于对照组的(23.91±5.21)次、(14.47±4.6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全方位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利于保持心率平稳,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