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10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0-03-15
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稳定型冠心病的效果和对心功能的影响评价
许友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3-5. 
摘要 ( 72 )   PDF (209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内科老年稳定型冠心病60例患者(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间)纳入研究,用计算机实施随机分组,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30)、瑞舒伐他汀组(n=30),对阿托伐他汀组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瑞舒伐他汀组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分析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状况。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血清内皮素-1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与阿托伐他汀组组间对比更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左室射血分数与阿托伐他汀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实施瑞舒伐他汀治疗可降低斑块厚度,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
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评价
王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6-8. 
摘要 ( 72 )   PDF (274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实施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心内科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用计算机随机抽样分组,分为:美托洛尔组(n=40,美托洛尔治疗)、比索洛尔组(n=40,比索洛尔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比索洛尔组总有效率、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与美托洛尔组组间对比更高,血浆NT-proBNP水平与美托洛尔组组间对比更低(P<0.05)。比索洛尔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美托洛尔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实施比索洛尔治疗效果优于美托洛尔,对心功能改善效果更好。
安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中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观察
林美丽, 谢萍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9-11. 
摘要 ( 62 )   PDF (349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安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行持续质量改进的60例作为研究组,另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的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用药知识总掌握度、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活性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R、CI、CVP、MAP等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中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血管活性药相关不良事件,改善血流动力学,可推广。
稳心颗粒联用阿替洛尔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室性早搏临床效果评价
孔仙凤, 钟木秀, 谢巧金, 郭育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12-14. 
摘要 ( 185 )   PDF (364KB) ( 1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联用阿替洛尔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纳入2019年1-8月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并室性早搏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阿替洛尔片,观察组36例予以稳心颗粒联用阿替洛尔片治疗。将两组的QT间期离散度、室性早搏改善情况、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QTd、QTcd低于对照组,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并室性早搏患者实施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片治疗有助于心肌复极化离散程度降低,还可减少室性早搏发生次数。
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傅佳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15-17. 
摘要 ( 112 )   PDF (410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1-12月收治的80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将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临床效果、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LVEDD、LVESD水平、MLHF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和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用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黄小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18-20. 
摘要 ( 71 )   PDF (420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方法 6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均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单导丝保护技术治疗)和实验组30例(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病变冠脉狭窄情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X射线曝光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63.33%),P<0.05;且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3.33%)更低(P<0.05);实验组主支血管狭窄情况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小(P<0.05)。结论 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边支深部预埋球囊技术的效果更优,手术成功率更高,具有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及X射线曝光时间少等优点,且更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减小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
动态心电图与颈动脉彩色超声联合检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成星星, 徐锦明, 万鑫, 曾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21-23. 
摘要 ( 92 )   PDF (453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进行动态心电图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分析动态心电图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的诊断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疑似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时间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对所有患者均先后予以动态心电图检查、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动态心电图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动态心电图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性进行指标对比。结果 动态心电图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性指标属于均高于单一动态心电图、单一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性数据指标(P<0.05),差异性显著;动态心电图联合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的各项数据结果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相比,其数据差异性不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临床检查结果。
心脏彩超与动态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黄映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24-25. 
摘要 ( 46 )   PDF (478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心脏彩超与动态心电图在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分别进行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不同高血压分级的诊断情况。结果 联合检查的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后壁肥厚、室间肥厚、左心室肥厚检出率均高于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检查(P<0.05);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的缺血性改变、TV1-TV6直立/TV1>TV5、TV4-6平坦或倒置阳性率两两对比(P<0.05)。结论 心脏彩超与动态心电图联合应用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断有利于早期检出高血压性心脏病,且有利于根据ST-T段改变情况判断高血压分级情况。
地奥心血康胶囊和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林静欢, 詹万慧, 钟清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26-28. 
摘要 ( 302 )   PDF (509KB) ( 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地奥心血康胶囊和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观察组44例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将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优于地奥心血康胶囊,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沙艳梅, 陈晓云, 韩光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29-31. 
摘要 ( 57 )   PDF (510KB) ( 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搜集的47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收集同期我院46例非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TI)、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测值与心功能分级(II级、III级、IV级)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T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TI)与心功能分级(II级、III级、IV级)的下降呈递减趋势(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收缩末期内径随心功能下降而出现改变趋势(P<0.05),右心室内径在心功能不同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心率变异性指标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程度。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对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研究
李非, 谭宇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32-34. 
摘要 ( 108 )   PDF (529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对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的100例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胺碘酮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开展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2级的时间、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减少50%的时间、治疗前后室早的总数、NT-proBNP以及QTd、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是50(100.00),胺碘酮治疗组则是40(80.00)(P<0.05)。治疗前两组室早的总数、NT-proBNP以及QTd接近(P>0.05);治疗后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室早的总数、NT-proBNP以及QTd优于胺碘酮治疗组(P<0.05)。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2级的时间、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减少50%的时间短于胺碘酮治疗组(P<0.05)。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胺碘酮治疗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无明显不良反应。
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邢清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35-37. 
摘要 ( 74 )   PDF (549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用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74例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37例,实验组37例。对照组予以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BNP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P<0.05)。结论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用疏血通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后,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阮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38-39. 
摘要 ( 92 )   PDF (546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讨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尼可地尔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8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均来源于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5月期间纳入,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尼可地尔组,组内均有49例。常规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尼可地尔组在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两组医治前后心功能指标和临床医治成效。结果 两组医治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6min步行距离(6MWT)相比较无差异(P>0.05),医治尼可地尔组的LVESD和LVEDD明显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6MWT长于常规组(P<0.05);尼可地尔组医治总有效率为97.96%,显著比常规组的83.67%高(P<0.05)。结论 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尼可地尔治疗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医治成效。
人群防治
应用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对PCI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评价
张飞娟, 蔡金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40-43. 
摘要 ( 110 )   PDF (613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在PCI围手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及躯体化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健康宣教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躯体化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可提高PCI患者对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满意度,改善患者躯体化症状,提高PCI术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提高护士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达到宣教的同质化效果。
护理
无缝隙护理在PCI术后安全转运中的应用体会及价值分析
谢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44-46. 
摘要 ( 82 )   PDF (594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在PCI术后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PCI手术转运患者,共计80例,为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0例观察组与4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交接,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进行PCI术后转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诱发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皮下血肿、血压下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转运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转运过程中观察组出现1例皮下血肿和1例血压下降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照组出现3例皮下血肿、2例血压下降、2例心律失常和1例心力衰竭的情况,护理满意度仅为75%,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 为PCI术后进行转运的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措施,能够确保患者转运过程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李惠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47-49. 
摘要 ( 95 )   PDF (597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计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NIHSS评分以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与峰值速度比较接近(P>0.05),护理后两组速度值均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患者提升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NIHSS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最终观察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发生率为4%,低于对照组的12例和24%的发生率(P<0.05)。结论 为脑出血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恢复功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高血压病患者行胃镜检查的综合护理体会
邱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50-52. 
摘要 ( 100 )   PDF (624KB) ( 1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行胃镜检查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在我院行无痛胃镜检查的68例高血压病患者,病例资料研究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按照抽签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在此基础上研究组34例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变化情况,评估患者对检查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胃镜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等体征指标变化不大(P>0.05),虽然检查中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略低于检查前,但是在检查后患者的血压即恢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患者在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的以上体征指标相比较变化幅度较大(P<0.05),并且与研究组患者在检查中、检查后的以上体征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检查后对检查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病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中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检查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检查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康复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张茜, 陈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53-55. 
摘要 ( 105 )   PDF (645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康复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肺功能及心脏缺血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VC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RV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脏缺血的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地降低心脏缺血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与心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渠道健康宣教护理的效果
陈爱珠, 杨凤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56-58. 
摘要 ( 66 )   PDF (643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多渠道健康宣教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宣教模式,实验组采用多渠道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94.44%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时,采用多渠道健康宣教,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程度,应大规模推广。
健康干预护理小组对高血压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苏金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59-61. 
摘要 ( 90 )   PDF (645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分析健康干预护理小组对高血压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孕妇,本组孕妇采用不同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脏储备功能。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心脏舒张期时限/与收缩期时限指标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新生儿窒息、早产以及产后出血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健康护理小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效果,可以避免心脏储备功能下降,帮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和情绪,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郑理学, 林少菊, 蔡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62-64. 
摘要 ( 96 )   PDF (665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应给予有效的急诊护理手段,可促进患者康复,本文主要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择急诊心肌梗死患者68例,收入患者的时间为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将参与本次实验的全部患者采用双盲法完成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患者的分诊时间,抢救效果,球囊扩张时间,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效果更为理想,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将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球囊扩张时间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用时显著较短,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情况对比,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变化优势更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而言,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可缩短急诊抢救时间,使患者的心功能得以恢复,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午戊时穴位贴敷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黄宝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65-67. 
摘要 ( 98 )   PDF (669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午戊时穴位贴敷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 将150例病例随机分为3组,各组人数均为50例,分别为A组(午戊时穴位贴敷)、B组(非择时穴位贴敷)和C组(无穴位贴敷),A组、B组、C组各组间进行治疗比较。结果 A组与B组、C组组间比较,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少、持续时间短、疼痛减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午戊时穴位贴敷能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中医时间护理提供依据。
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效果及对总体有效率影响分析
黄丽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68-70. 
摘要 ( 59 )   PDF (665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效果及对总体有效率的影响。方法 本次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3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将两组的心功能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护理整体有效率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的每搏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护理整体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邹四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71-72. 
摘要 ( 78 )   PDF (662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根据随机原则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有41例,观察组患者有41例,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比其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总有效率的效果相较于实验组总有效率的效果较差(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可对心室颤动进行预防,促进患者病情康复,使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效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价值
钟素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73-74. 
摘要 ( 70 )   PDF (642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内科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纳入研究,用计算机实施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对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干预4周后合理作息、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依从性、LVEF、E/A、GQOL-74评分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依从性,提升病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
术前综合护理对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手术耐受性的影响评价
管俊丽, 林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75-77. 
摘要 ( 53 )   PDF (672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综合护理对于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手术患者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抽样,患者接受诊治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抽取患者共计70例。研究所需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通过该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患者中,各有35例,按照本次研究要求,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术前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的干预方式下的手术耐受性、疼痛、焦虑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存在重度焦虑,发生率为28.57%,对照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存在重度焦虑,发生率为57.14%,,观察组焦虑状况的发生率显著更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耐受率为100.00%,每位患者均能耐受,而对照组患者的耐受率仅为80.00%,有7例患者无法耐受,两组患者的手术耐受率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综合护理对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手术耐受性中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并且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护理策略
颜巧珠, 钟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78-80. 
摘要 ( 91 )   PDF (704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优势。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样本,例数共计78例。根据随机比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n=39)和研究组(n=39),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急诊急救护理。结果 研究组的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和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6%(P<0.05)。结论 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后对其并发症和血压水平的影响
林雁萍, 何晓红, 林妮静, 陈文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81-83. 
摘要 ( 89 )   PDF (676KB) ( 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个体化护理后对其并发症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选号法将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个体化护理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得被推广、应用。
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观察
张荣伟, 王巧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84-85. 
摘要 ( 89 )   PDF (699KB) ( 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心力衰竭者68例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对比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采取标准化护理程序干预实验组。观察经分别行不同护理模式后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的血压、心率指标情况,以及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均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度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其心率、血压指标情况,缩短院内反应、急救反应时间。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兰恩西, 叶秋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86-88. 
摘要 ( 75 )   PDF (704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于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116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采取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将116例患者分为了甲组58例、乙组58例。甲组接受健康教育,乙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χ2=6.2020)。两组高血压知识掌握良好率相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χ2=5.9487)。两组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t=0.3393、t=0.1474)。两组护理后上述血压指标相对比,均存在统计系的意义(P<0.05,t=2.6132、t=2.6772)。结论 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及患者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良好率,并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适用于临床方面应用、推广。
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期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
陈惠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89-91. 
摘要 ( 76 )   PDF (702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期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肌梗死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共120例,并采取随机分类的方式,分别组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只按照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为主,常规护理方式为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重症监护室观察时间和并发症感染率。结果 实施之后的观察组在患者平均抢救时间、重症监护室的观察时间以及并发症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缩短临床抢救时间,重症监护室观察时间,降低并发症的感染率,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临床可积极使用。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林金珠, 吴云娟, 邹丽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92-94. 
摘要 ( 81 )   PDF (705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选择心血管介入导管室120例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比较护理质量、护理差错事件、手术成功率、焦虑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降低,手术成功率增高(P<0.05)。护理后,SAS与SDS评分在观察组、对照组中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护理总满意率观察组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风险管理用于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有利于提高冠脉介入手术成功率。
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探讨
林翠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 10(8):  95-96. 
摘要 ( 86 )   PDF (710KB) ( 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按照是否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未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与实验组(26例:应用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得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DFS)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护理干预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多感官促醒干预模式明显优于常规干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