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0): 948-956. [2] 何晓雯,曾桂芳,冯洁,等.湖南部分地区慢性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及影响因素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1):50-54. [3] 欧阳彩云,王芳,翟晓乐.电话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住院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西医药,2022,57(11):1962-1963;1967. [4] 王洪霞,赵丽.浅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院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8(28):137-138. [5] 杨晴,夏燕琴.从生物-社会-心理角度评价专案干预模式在老年结肠息肉患者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8):4111-4113. [6]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等.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J].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2023,07(3):139-172. [7] 易银萍,蒋运兰,楚鑫,等.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出院计划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4):2427-2430. [8] 赵静敏,付园园,姚艳敏,等.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 min步行试验及再住院率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9,28(S2):176-177. [9] 王丽萍,王丽姿,钟克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22-24. [10] Rector TS,Kubo SH,Cohn JN. Patients'self-assessment of thei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Part2:Conten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new measure ,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J].HeartFail,1987,3(5):198-209. [11] 吴燕婷,李萍,吴寒.慢性心力衰竭再住院率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21,42(8):691-694. [12] 王永波.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甲状腺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1):153-154. [13] 徐玉凤,傅咏华.基于出院护理计划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知识掌握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2):1426-1428. [14] 王珊,周慧,黄绍晶.个性化出院准备服务在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计划性再入院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9):79-82. [15] 徐晓燕,崔俊涛.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再入院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9):65-67. [16] 韩凌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家庭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8):8-9. [17] 吴爱梅,王惠南,王青,等.同伴支持干预法对中青年重症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7(7):890-8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