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25, Vol. 15 ›› Issue (12): 7-14.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及对策分析

黄志兰, 王鹏   

  1.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 莆田 351100
  • 出版日期:2025-06-30 发布日期:2025-10-20

  • Online:2025-06-30 Published:2025-10-20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BPNN)构建与验证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本院行PCI术AMI患者210例作为建模集,按照PCI术中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分为并发组(65例)和未并发组(145例),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SS 21.0软件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模块的径向基函数,进行神经网络模型拟合,以建模集构建模型,确定模型参数。按照7∶3(建模集:验证集)的分配比例选取验证集样本量,即另选取2024年6-12月本院行PCI术AMI患者90例作为验证集,验证该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预测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病变血管部位、梗死范围、病变血管数量、血管闭塞程度、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动脉压力波形、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血糖过高均是PCI术A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构建的BPNN模型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排序为:血管闭塞程度>血糖过高>病变血管部位>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动脉压力波形>TIMI>病变血管数量>梗死范围。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95%CI:0.944-0.991),最大约登指数为0.828,敏感度为0.938,特异度为0.890,该模型区分度及预测效果良好;验证预测效果良好。结论 基于BPNN模型构建在PCI术中A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预测模型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提前识别高风险患者,能指导医护人员采取预防措施或及时干预策略,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或可为进一步优化AMI患者的护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预测模型,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