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24, Vol. 14 ›› Issue (18): 48-51.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SII联合MHR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分析

徐欧繁, 王文苑   

  1. 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 出版日期:2024-09-30 发布日期:2025-02-05

  • Online:2024-09-30 Published:2025-02-05

摘要: 目的 评价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联合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 count/HDL-c ratio,MHR)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将并发深静脉血栓的43例患者作为发生组,未并发深静脉血栓的87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并计算SII、MHR值。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SII联合MHR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明显低于未发生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D-二聚体水平、SII值、MHR值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D-二聚体水平、SII值、MHR值升高是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SII、MHR、SII联合MH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637、0.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SII联合MHR为0.204时,灵敏度为83.7%、特异性为54.0%。结论 SII、MHR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并发深静脉血栓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SII、MHR水平变化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及早对危险人群进行干预。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深静脉血栓,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