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编写联合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1): 13-35.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et al.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J].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2023, (4): 215-311. [3] 李昕昊, 吕立娟, 潘继琛, et al.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与心肌缺血的关系研究[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1, 37(9): 830-4. [4] 莫李媚, 赵丽, 吴鸿雁,等. LVEF、NT-proBNP联合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2, 32(15): 20-6. [5] 张艳, 王韧, 章东,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特征及其与预后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 42(24): 5935-8. [6] 焦琼, 温雯, 许笑宜,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噬相关基因-7与心电图QRS波时限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 14(8): 956-8,66. [7]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0): 936-47. [8] Wang H, Chai K, Du M, et al.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Heart Failure Among Urban Patients in China: 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Analysis[J]. Circulation Heart failure, 2021, 14(10): e008406. [9] 罗豪, 刘延旭, 文聪,等. 基于最佳住院时间的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4, 40(2): 142-9. [10] 王宏莹, 刘海艳, 靳妍. 体质量指数联合血浆脑钠肽与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预后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 43(10): 2319-22. [11] 冯超, 杨雪圆, 冯津萍. 脂蛋白(a)与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患者的预后相关性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 26(3): 254-7. [12] 陈小青. 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衰类型、心功能分级、近期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2021. [13] 张琳, 焦锦玉, 刘鸣.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心室电-机械不同步的关系[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 33(1): 104-8. [14] 雷芾华, 张峰, 龚辉. 不同类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及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 43(4): 78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