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君,张凯,刘敏,等.青年与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及社会支持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2):214-217. [2] 康玉玲. 情绪ABC理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6):843-847. [3] 艾庆巍,田欢,高媛,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和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2):2284-2287,2349. [4] 饶晓燕,丁金玲.阶梯式心理疏导联合改良式进餐体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部中医药,2021,34(3):139-142. [5] 周林玲,陆华,嵇慧.基于时效性激励理论的互动健康教育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4):377-380. [6] 沈卫峰,张奇,张瑞岩.2015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解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5,42(4):217-219. [7] 李慧慧,胡向云,朗春霞.放松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1):3032-3034. [8] 李丹,蒋恒,李宁.时效性激励护理联合血栓通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5):103-106. [9] 田花. 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4):619-621. [10] 刘萍,谢芳.放松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9):1038-1040. [11] 封晓荣,张岁龙,叶莎,等.同伴教育联合激励护理对服用华法林的老年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的影响及与新型口服抗凝药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10):107-112. [12] 陈琼,臧舒婷.急诊重症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聚焦解决模式下的激励式心理干预对遵医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6):866-8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