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22, Vol. 12 ›› Issue (27): 7-10.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心房颤动患者微栓子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

徐云, 董珍珍, 蒋丽娇, 张岑溪*, 董国英   

  1.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128
  • 出版日期:2022-09-25 发布日期:2023-02-13
  • 通讯作者: *张岑溪
  • 基金资助:
    苏州市临床重点病种诊疗技术专项项目(LCZX201929)

  • Online:2022-09-25 Published:2023-02-13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血栓栓塞风险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微栓子及D-二聚体水平,明确其与房颤栓塞风险的关系。方法 观察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门诊及病区首诊的持续性房颤患者206例,常规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微栓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栓塞风险,按≥2分高危组和<2分低中危组分组,根据指南建议预防性抗凝治疗,其中48例患者应用达比加群,1月后复查D-二聚体水平并再次监测微栓子。结果 68例低中危组房颤患者微栓子阳性5例,138例高危组房颤患者微栓子阳性28例,高危组微栓子阳性率显著高于低中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67,P<0.05);48例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前微栓子阳性18例,抗凝治疗后微栓子阳性5例,微栓子阳性率显著降低(χ2=9.66,P<0.05);低中危组D-二聚体水平(286±67)μg/L,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为(426±79)μ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8例患者抗凝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为(412±58)μg/L,抗凝治疗后(221±49)μg/L,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栓子阳性率及D-二聚体水平随房颤栓塞风险增高而增加,随抗凝治疗后栓塞风险降低而降低,初步明确微栓子监测结果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协助评估房颤患者栓塞风险。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微栓子, D-二聚体, CHA2DS2-VASc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