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25, Vol. 15 ›› Issue (7): 34-39.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应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陈新军*, 李伟章, 邹建伟   

  1.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 出版日期:2025-04-15 发布日期:2025-07-23
  • 通讯作者: *陈新军
  • 基金资助:
    江苏省卫健委课题(Z2021042)

  • Online:2025-04-15 Published:2025-07-23

摘要: 目的 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分别给予吲哚布芬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20年9月 至2022年10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行PCI的ACS患者132名,其PCI后分为两组:观察组(n=63):给予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n=69):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随访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肝肾功能、血脂水平、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心超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其他不耐受事件及患者服药依从性,完成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CCQ生活质量评分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观察组患者总的临床疗效率为95.2%,对照组9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事件4例(6.4%),对照组MACE事件6例(8.7%),P=0.611;观察组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4例(4.8%),对照组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13例(1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其中观察组出现出血事件2例(3.2%),对照组出现出血事件10例(1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临床疗效相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KCCQ-O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12个月的KCCQ-OSS较基线升高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KCCQ问卷的平均得分较基线提高18.75分,优于对照组12.9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ACS患者PCI后给予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小板治疗12个月,较以阿司匹林为基础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相当,心血管事件无增加,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发生MACE及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事件更少,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吲哚布芬, 阿司匹林不耐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心血管事件, 出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