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岳福伟, 查艳萍, 朱涛, 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sST2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预测价值[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1): 3-8,13. [2] 李阳春, 张敏, 雷蓉. 扩张型心肌病预警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指标Tp-Te间期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 20(14): 2619-2623. [3] 廖青玲. 血清CK-MB、MYO、cTnI、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J]. 黑龙江医学, 2024, 48(15): 1844-1846. [4] 李新峰, 李满生, 蔡华, 等. 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 22(13): 2393-2398. [5] 纪静, 卢倩, 孙文. 血清ApoA-1、ApoB和Lp(a)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 19(9): 1125-1128. [6] 杜晓彬, 王方方, 杨耀峰. 血清S100A4、ANGPTL4、CX3CL1水平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 47(4): 41-44. [7] 汪道文,曾和松.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 [M].科学出版社,2013:25-26. [8] 张梦伟, 杨雪飞, 李伟艺, 等. 心率矫正QTc间期、Tp-Te间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 14(9): 12-15. [9] 孙云, 谷慧平, 徐长松. 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联合心脏彩超及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远期MACE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 19(7): 858-862. [10] 白洁, 李易, 张忠波, 等. 血清NT-proBNP、cTnI对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 15(12): 1375-1378,1383. [11] 王英双.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NT-proBNP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36): 20-22,26. [12] 李玉涛, 崔宏海, 陈炳光. 基于ROC和DCA曲线分析NT-proBNP、hs-CRP、 D-D、PCT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力衰竭的效能[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4, 45(6): 686-691,697. [13] 王姣, 李慧云, 苑柳翠.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GF、SIRT1表达及与心肌重构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 16(3): 351-353. [14] 王晓迪, 周帆, 莫秋萍, 等. 血小板凝集功能、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相关性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 2023, 51(3): 301-303,307. [15] 常青, 苑立博.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24, 45(2): 156-161. [16] 徐园园, 侯成志.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J]. 河南医学研究, 2021, 30(25): 4630-4633. [17] 刘冉, 柏战, 杨洋, 等. 血清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γ-谷氨酰转移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价值[J]. 临床军医杂志, 2024, 52(5): 538-5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