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24, Vol. 14 ›› Issue (24): 3-7.

• 临床研究 •    下一篇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临床特征研究

杨晶, 赵印平, 张杰文, 黄群英, 莫江英   

  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1
  • 出版日期:2024-12-30 发布日期:2025-03-26
  • 基金资助: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申报书,合同编号:Z-C20221680

  • Online:2024-12-30 Published:2025-03-26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心室重构的临床特征。方法 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现为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桂林医院)确诊AMI患者146例,将有早期心室重构的AMI患者划分为重构组(n=46),无早期心室重构患者划分为非重构组(n=100);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肌梗死情况、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水平以及心率变异性(HRV)、心脏肌钙蛋白T(hs-CTnT)、脑钠肽(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收集所有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功能指标: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晚期血流峰值(e´)、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MI患者发生早期心室重构影响因素。结果 重构组患者的高血压占比人数高于非重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患者在前壁梗死、双/三支病变人数占比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hs-CRP、IL-6、hs-CTnT、NT-proBNP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患者的LVDd、LVEDD、LVESV、e´、E/e´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患者的SV、LVEF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梗死位置、冠状动脉病变、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hs-CRP、IL-6、hs-CTnT、NT-proBNP、LVDd、LVEDD、LVESV、e´、E/e´均为影响AMI患者出现早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P<0.05);SV、LVEF均为影响AMI患者出现早期心室重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的早期心室重构与多种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对于AMI患者来说,早期识别和干预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以及保护心脏功能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 早期心室重构, 临床特征, 血清学因子, 心功能,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