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23, Vol. 13 ›› Issue (22): 25-29.

• 临床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心房颤动患者心理障碍状况因素分析及决策辅助工具的应用成效

徐佶佶1, 蒋冬梅2, 魏君1, 赵凯1, 高磊1, 杜郁华1,*   

  1. 1、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00;
    2、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00
  • 出版日期:2023-08-05 发布日期:2023-12-20
  • 通讯作者: *杜郁华。
  • 基金资助:
    上海市中西医学会社区医学与健康管理研究项目(2021-49); 上海市宝山区医学重点学(专)科及特色品牌建设项目(BSZK-2023-T4)

  • Online:2023-08-05 Published:2023-12-20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决策辅助工具管理心房颤动患者心理健康的成效。方法 研究选取在我中心全科门诊就诊心房颤动患者30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1进行传统门诊就诊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诊疗与宣教,研究组156例使用心理健康宣教手册作为决策辅助工具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宣教,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GAD-7)、抑郁自评量表(PHQ-9)、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CN)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1年后比较两组房颤患者心理量表情况。结果 基线水平显示,307例患者中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分别为16.6%、29.6%和6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心肌梗死病史、伴随乏力症状是焦虑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高中及以上学历是保护因素(P<0.05);合并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及伴随胸闷、胸痛、腹胀、乏力症状是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伴随胸闷、胸痛、下肢浮肿、腹胀症状是躯体化症状的危险因素,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是躯体化症状的保护因素(P<0.05)。1年后再次评估,运用心理决策辅助工具宣教组患者,PHQ-9、SSS-CN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房颤动患者运用心理决策辅助工具进行干预指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焦虑, 抑郁, 躯体化症状, 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