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业权,全帅,杜芳昕,等.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分析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21,49(6):849-857. [2] 成景松,阮家安,孟建华.血浆DD联合GRACE评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22,37(2):162-164. [3] 郭继东,王喜萍,赵媛媛,等.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7):65-68. [4] 张旻,赵延延,田少芳,等.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9):852-857. [5] 范晓娟,冯家豪,孙彦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9):37-39.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3):231-242. [7] 廖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4):84-86. [8] 唐新华,李青.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CRP及LDL-C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3):147-150. [9] 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前插1,701-743. [10] 孔凡斌,袁勇,吉永,等. RBP4、Hcy、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检验医学,2021,36(5):467-470. [11] 王玮,张林叶,刘冉.血清Hcy、Cys-C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1):206-210. [12] 沈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同型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循环代谢基因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D].江西:南昌大学,2019. [13] 贾建普,张乐国,王丽轩,等.CTA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ys-C、Hcy指标相关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3):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