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0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17-07-02
分析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王玉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2.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分析给予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应用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50例,按照住院时间顺序依次编号,前25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为对照组,另2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即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及抑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ZUNG抑郁评分(16.33±4.77)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43.11±6.82)分与试验组患者的ZUNG抑郁评分(15.22±3.78)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62.09±7.81)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于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行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疗法联合护理,护理后临床疗效更佳,负性情绪有所缓解,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2.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标准刊号:CN44-158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015邮发代号:46-192定价:8.00元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介入心血管病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性刊物。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经验分析
吴华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3-5. 
摘要 ( 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硝苯地平与厄贝沙坦片联合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收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联合疗法和普通疗法,观察患者相同治疗周期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比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下降幅度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血压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5%、72.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治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方案,效果好且药物安全性可靠。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吉训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6-8.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并分析应用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均分为对照组(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和观察组(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接受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对血压和血脂水平的调控有显著疗效,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
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苏淑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9-11.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81.4%,且母婴结局情况和剖腹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后SBP、DBP、MAP、HR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采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刘书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2-14.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2015年1月-2016年12月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80例,按随机原则将80例患者分成微创组和开颅组,每组40例患者。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结果微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开颅组患者的8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血肿量和周围水肿量均明显少于开颅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颅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的NIESS评分明显低于开颅组,BI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营养不良、上消化道出血、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开颅组患者的2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的死亡率为2.5%,明显低于开颅组患者的1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利于早期清除血肿,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患者的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马书伟;郑广顺;李晓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5-17.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昏迷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和开颅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开颅组患者采取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开颅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开颅组少,住院时间明显比开颅组短,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明显比开颅组的76.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感染、再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明显比开颅组的24.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创组患者死亡率为2.0%,明显比开颅组的6.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相比,其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临床治疗安全性更高,可作为首选的脑出血治疗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推广。
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李益萍;肖银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8-19.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导致再出血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血肿清除或去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120例的再出血情况。结果 120例中术后再出血15例,发生率12.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的分析,制定出防治对策,有效减少手术后二次出血,病情有效控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41例临床分析
李安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20-21.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41例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1例梅毒性血管炎致脑卒中患者,通过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生化检验结果,进而探讨其诊疗方法及病情预后。结果经分析发现,生化指标IgG、及头颅影像检查是梅毒性血管炎脑卒中疾病确诊的重要指标,且其病灶呈广泛性分布;经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治疗有效,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偏瘫肢体肌力均得以明显改善。结论梅毒性血管炎脑卒中临床诊断以血清梅毒抗体阳性及头部影像检查为重要依据;青霉素及长效青霉素治疗有效,但预后不容乐观。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腊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22-24.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值(42.01±5.88%)、左室舒张末径(48.55±9.11)mm以及NT-pro BNP值(540.44±30.51)pg/m L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值(52.23±4.11%)、左室舒张末径(44.88±3.58)mm以及NT-pro BNP值(310.67±25.19)pg/m L;观察组患者的六分钟试验结果(550.12±50.88)m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有效提高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瑞通立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梁世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25-26.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瑞通立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纳入病例数为72例。将72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瑞通立)与对照组(尿激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4.4%(34/36)、69.4%(25/36),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管开通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采用瑞通立治疗的效果理想,且能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疗效分析
何源;马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27-28.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及冠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5例和单纯冠心病患者65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并实施临床常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比较,实验组患者三支病变、多支多节段病变居多,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2.31%、36.92%;对照组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居多,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1.54%、38.46%;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实验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更严重(P0.05);两组患者的复查结果显示,均无复发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对照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更复杂、严重,但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
郑晓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29-30.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变化情况和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的99处分叉病变中,对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81%的患者病变为Medina1.1.1型。患者术毕之后,TIMI3级血流,其中主支占100%,分支占99%。有1例患者分支闭塞进行导丝将分支支架置入。同时1例患者分支血流TIMI为2级,分支较小,患者没有相对明显的症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患者住院起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同时患者IVUS检查中,13例患者术毕,患者的主支支架充分扩张,有着满意的贴壁状况,患者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支被挤压的球囊和导丝,全部顺利的撤出。结论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边支闭塞发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郑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31-33.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根据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32)与多支病变组(n=26);取同期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示无狭窄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E601电化学发光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Pearson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和C反应蛋白效果理想,能预测冠脉狭窄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对比
李菊兰;赵志斌;阙海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34-36. 
摘要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13日至2016年4月13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将其抽签化分组,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国产氯吡格雷治疗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观察组ALT为(48.74±29.52)μ/L,ALP为(74.69±25.22)μ/L,TG为(1.39±0.22)g/L,AFP为(6.61±2.42)μmg/L,血小板计数为(270.69±10.96)×109/L,粒细胞计数为(8.65±1.78)×109/L,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随访一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而对照组ALT为(48.97±29.54)μ/L,ALP为(74.61±24.43)μ/L,TG为(1.32±0.62)g/L,AFP为(6.23±1.51)μmg/L,血小板计数为(270.18±10.43)×109/L,粒细胞计数为(8.41±1.33)×109/L,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随访一年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两组对比各项指标均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疗效相当,均可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治疗安全性。
氟哌啶醇致心动过缓30例分析
王妮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37-38.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氟哌啶醇致心动过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氟哌啶醇致心动过缓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全部单独服用药物,其中有5例患者搭配肌肉注射治疗。分析30例因氯哌啶醇导致心动过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发现,30例患者后期逐渐停用氟哌啶醇药物,给予丹参片和肌苷片口服治疗,患者的脉搏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更换使用氯氮平治疗,但是治疗后2天复发心动过缓,其余患者症状消失。结论为因氯哌啶醇导致心动过缓患者采取丹参片,肌苷片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提高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取三磷酸腺苷的临床治疗效果
彭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39-40.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采取三磷酸腺苷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采用采取三磷酸腺苷(ATP)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心率转为正常,2例通过其他药物恢复正常窦性心率,ATP转复成功率为93.3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于这些患者没有做出相应处理,自行缓解。结论采用ATP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进行治疗,起效较快,具体操作比较简单,具有较高的转复率,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阙小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41-42. 
摘要 ( 8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阶段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口服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76.0%高,二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各项动态心电图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效果,并对患者的室性早搏、ST段压低、ST段压低持续时间等动态心电图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该疗法的临床可行性较高。
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叶迎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43-44.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投掷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左心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患者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效果理想,安全性高,有效提高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不同年龄呼吸睡眠暂停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比较
晋晓飞;罗爱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45-46.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选择50例伴有心律失常的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按照年龄分为A、B、C三组,比较三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和睡眠呼吸紊乱指数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与B组以窦性心律失常和房性心律失常为主,C组以房室传导阻滞为主(P<0.01)。结论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年龄患者心律失常的类型和危险性不同,老年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效果分析
陈家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47-48.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共救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表将其归入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三磷酸腺苷治疗,观察组49例,行普罗帕酮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由本次研究可知,在复律成功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偏高(79.59%<95.9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律时间上,观察组远短于对照组(P6.1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提供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患者在短时间内缓解病情,保证其生命安全。
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速尿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陈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49-51.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多巴酚丁胺和硝酸甘油、速尿对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顽固性心衰患者180例,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洋地黄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以及速尿用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收缩与舒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酚丁胺和硝酸甘油、速尿对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效果明显,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倪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52-54.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每年筛选44例为本次研究对象,2015年的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筛选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环磷腺苷葡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包括LVESV、LVEDV、LVEF、心率情况以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达到95.45%的有效率,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达到81.82%的有效率,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各项心脏指标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SCP对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的影响
龙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55-56.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SCP对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者血清hs-CRP、HCY、U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的血清hs-CRP、HCY、U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1周(P
他汀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朱碧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57-59.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门诊收治的2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入组,常规用药,研究期间有14例患者退出。对照组联合安慰剂,观察组联合他汀类药物,持续8周,对比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疗效指标、实验室指标、血压与心率指标。结果观察组完成研究140例,对照组132例。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控制、血糖控制、症状遗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对比两组对象SBP、DBP、HR、BNP、ET水平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SBP、HR、BNP、ET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两组脂联素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2例肝功能异常。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他汀类药可增进疗效,应制定分级用药标准,进一步扩大适应症。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
邱金梅;王清木;颜如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60-62.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EB-Echo)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住NICU并行EB-Echo检查的483例患儿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 483例中55例未检出异常(占11.4%);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卵圆孔未闭166例(占34.4%,其中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35例,占7.25%);单纯卵圆孔未闭163例(33.7%);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41例(8.5%);先天性心脏病48例(占9.9%);室间隔及左室壁非对称性肥厚6例(1.2%),室壁运动异常4例(0.83%)。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在NICU中起着及时、准确诊断的作用,能够指导治疗、评估疗效,改变临床医生的决策。
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右心功能的价值
杨燕淑;李云安;段峰;康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63-64.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方法测量89例ASD患者及62例健康人群的右心室Tei指数,ASD组分别于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半年各测量一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D组术前右心室Tei指数(0.59±0.1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3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D组介入术后各时间点右心室Tei指数逐渐下降,尤以术后半年降低最明显(P<0.01);术后一周Tei指数(0.48±0.0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i指数作为一个定量反映整体心肌性能指标,不受心脏几何形状、心率、房室瓣反流的影响,可以简单、准确、全面的了解ASD患者的右心功能,可用于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的综合评价。
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曾波;赵献明;许春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65-67. 
摘要 ( 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针对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进而探讨其有效的防控举措。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全部患者列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心脏介入手术后未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26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探究导致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在经过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中,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紧张、用药不当、疼痛刺激、术后拔鞘管、空腔脏器压力变化以及血容量相对不足为诱发该类疾病的相关因素。结论引发患者于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诸多,通过分析后实施科学的干预可以将发生率控制至最低。
D-D、CRP表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研究
万伟;蔡红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68-70.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确诊为主动脉夹层(AD)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非AD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D-D、CRP、血尿酸(UA)、白细胞计数(WB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糖(GLU)等血清实验室指标,运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分析AD的高危因素,探讨D-D和CRP对诊断AD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D-D、CRP及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林栋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71-73.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上肢静脉血栓疑似病例病患78例,将所有病患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39例,其中研究组病患采用多普勒彩超进行检测,而参考组病患则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各组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以及检出情况,计算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析超声和DSA检测结果,在上肢静脉血栓分布位置方面,研究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4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4例;参考组39例病患,左上肢静脉血栓22例,右上肢静脉血栓16例,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研究组、对照组上肢静脉血栓检出率对比方面,实验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2.31%,而参考组39例病患检出率为94.87%,以上组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彩超对上肢静脉血栓进行诊治,精确性较高,检测率接近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测结果,能够提升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探究
卢笑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74-76.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翁晓丽;林君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77-79.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0例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试验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比对照组的67.50%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22.5%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比对照组的12.5%低,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心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明显大于对照组,NYHA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采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实践应用效果。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及其护理体会
张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80-82.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罗帕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口服胺碘酮药物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总结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心律失常,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朱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83-84.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加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BNP情况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的各项数据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障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
人性化理念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研究
丘芸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85-87. 
摘要 ( 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人性化理念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人性化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3%高于对照组82.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内科患者实施人性化理念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应用效果
姚绵绵;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88-90.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小儿麻醉诱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行麻醉诱导患儿,将其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儿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术中配合程度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5、总配合率97.5%高于对照组77.5%、82.5%,同时在麻醉诱导前和术中10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诱导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值得推广。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肖碧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91-93.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在笔者所在医院产科采取阴道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的产妇1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阴道分娩护理,观察组产妇在以上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以4.4%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7.8%,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产后24h的出血量,都明显比对照组产妇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在围产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程度与护理干预
张秀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94-96.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6年一年内来我科室分娩的产妇,共纳入100例产妇。产妇入选后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组内均包含50例产妇。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质量,并分析产妇心理状态对分娩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值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组内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的II-III级疼痛率为6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0%,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的顺产率为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0%,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尿潴留、产褥感染、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显著。结论产妇的心理状态会对其分娩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产妇疼痛程度、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显著改产妇的分娩质量。
应用整体护理提高躁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
陈清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97-98.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给予躁狂症患者整体护理后,对其治疗依从性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入院治疗的躁狂症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38.67%;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85.33%;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治疗依从表的调查显示,观察组的平均得分为(7.3±0.9)分,而对照组为(4.4±1.2)分。两组患者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不满意异(P<0.05)。结论躁狂症患者如果控制得当,治疗及时,其预后结果会十分可观,而采取整体护理,对于躁狂症患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有积极帮助,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在ICU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持续性)的效果分析
王惠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99-101.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在ICU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持续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接诊的90例ICU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观察组患者45例,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这些患者在身高、体重、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满意度、舒适度、焦虑情况等方面因素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88.9%,高于对照组患者57.8%;观察组患者焦虑度(1.5±0.3),优于对照组患者(3.4±0.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6%,高于对照组患者62.2%。两组患者各项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应用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以及舒适度,降低患者焦躁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惠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02-104.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来自于2015年一年内来我科室救治的各类急诊患者,共纳入100例患者。患者入选后按照国际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科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的前瞻性病情分析评分、医嘱执行评分、护理急救评分、医患配合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就诊环境、护士仪表、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护理水平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满意度,对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病人转运中的应用
李静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05-107.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5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急危重症转运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管道脱落(移位)或堵塞、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转运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院前急救急危重症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丁芳;吴良华;钟家毅;陈艳;吴振添;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08-110. 
摘要 ( 1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0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收集107例女性健康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化疗前升高者化疗后甘油三酯水平继续升高(P<0.05),胆固醇水平先下降(P<0.05),后升高至化疗前水平;化疗前水平正常者,化疗后81.0%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升高,17.7%的患者胆固醇升高。结论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为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的不良因素之一,化疗可导致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升高,化疗期间及化疗后需注意控制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对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效果分析
张亚真;黄秀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11-113.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本次实验对实施集束化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进行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实施血液透析导管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集束化护理。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通过相关护理,观察组的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为96.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明显降低,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
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分析
邱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14-116.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甲基泼尼龙冲击疗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比对照组的72.00%高,P0.05比较差异不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和治疗18周时的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不显著;库兴貌、水牛背及毛发粗重等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能够降低药物带来的激素不良反应。
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李东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17-119. 
摘要 ( 8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讨论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8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肾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甲硝唑栓联合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小儿手足口病口腔病变的观察与护理探析
许丽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20-122.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小儿手足口腔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间收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9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儿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儿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对患儿饮食以及口腔方面的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症状好转的时间以及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与对比,观察在护理的过程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组患儿在护理的过程中均为发生并发症。两组患儿的口腔溃疡的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转,且结果主要表现为,对患儿采用饮食以及口腔发面的针对性护理的观察组的患儿的好转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有4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儿有35例,总有效率为77.78%,且观察组的患儿对护理更加满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饮食与口腔方面的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明显降低患儿的口腔病变,提高总有效率,且能够收获到更高的满意率,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俞红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23-124. 
摘要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于2016年1月至12月时间段内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0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各50例患者。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前实施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组患者术前实施全身麻醉。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比全身麻醉组患者短,语言恢复时间明显比全身麻醉组患者短,以上均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后6h、12h、24h、72h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以上均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患者,以上均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语言恢复时间,降低患者麻醉后各时间点的MMSE评分,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杨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25-127. 
摘要 ( 8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于2010年1月-2017年1月时间段内在我院产科分娩的高危孕产妇1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90例产妇。A组产妇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产妇给予缩宫素进行治疗。结果 A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B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A组用药30min,2h,24h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但A组产妇的恶心、呕吐、腹泻、体温轻度升高和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与B组的15.56%相比,尤其腹泻发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与缩宫素相比,可显著提升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增强产妇子宫收缩强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临床腹泻的发生率高,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分析
倪清碧;李长院;潘洪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28-130. 
摘要 ( 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4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氟哌啶醇治疗,并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到2016年8月间收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可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2.5%相对较高(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相对较低,其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和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临床分析发现,其均能够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喹硫平对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同时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用药更加安全,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唐嘉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31-133.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的对象,依据随机、单盲方法分成单一组、联合组,每组患者各31例。单一组患者使用针灸推拿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情况。结果 (1)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整体有效率96.8%要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7.4%,差异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皆有很好的改善(P<0.05),且联合组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要比单一组明显加快(P<0.05);(3)随访半年,联合组复发1例,复发率为3.2%;单一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9.4%。组间复发率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非常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积极价值。
手术患者交接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许树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34-136. 
摘要 ( 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交接过程中实施安全隐患排查及防护措施,常规组患者在手术交接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差错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错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均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用药错误、管道脱落、护理记录不完善、监测不全面等安全隐患,通过安全隐患排查,规范手术交接程序、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麻醉交接、完善护理交接记录单等措施可以优化手术效果,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临床尿常规检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探讨
郑建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37-139.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尿常规检查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份至2016年6月份收治的需要进行临床尿常规检查的患者6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尿常规检查控制,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前或者检查时进行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有效性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患者在临床尿常规检查中标本不合格出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尿常规检查分析前进行质量控制是必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尿液检查结果的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研究
黄燕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40-142.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但许多患者发病隐匿,诊断不易,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病情已经较为棘手。因此该病的诊治同样重要。目前的冠心病诊断方法仍然缺乏,冠状动脉造影使用过度,缺乏其它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尚需要改进现有检查方法,或者研究新的检查方法,如冠心病早期标志物等。而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治疗该病的药物多而复杂,适宜的药物选择十分重要,而手术以及介入治疗需要按照患者的医院,遵循严格的适应证,在详细评估后进行。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手段进行总结,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发展均十分有利。
心率变异性分析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郭晓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7, 0(07):  143-144. 
摘要 ( 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是目前医学上都认可的一种无创性自主神经评价方式。随着医学技术和理论的不断进步,心率变异性在临床上的研究已经从以前的心肌梗死、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扩展到如今的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心血管或非心血管等领域。且心率变异性分析的方法不断创新并改进,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相关疾病,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