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5-02-02
建立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汤文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4.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社区建立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本社区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加入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成为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中的成员,对他们进行全面、全程、系统的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并随访调查参与前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遵医行为以及病情控制情况。结果共选取的120例高血压患者,在参与小组管理12个月后,其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规范用药、低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监测血压、心理调整等方面的遵医率进行评价均好于参与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参与高血压健康管理小组,进行健康管理可提高其遵医行为,有利于血压的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月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2.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标准刊号:CN44-1581/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015邮发代号:46-192定价:8.00元学术指导: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
边界傣族7岁以下儿童地中海贫血及G6PD缺乏症调查探讨
刘开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5-7.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边界傣族7岁以下儿童地中海贫血及G6PD缺乏症的现状。方法采用日本特康血细胞分析仪对调查对象的血细胞进行分析,并用PH8.6缓冲液醋酸纤维薄膜做电泳分析;G6PD缺乏症的检测,采用改良葡萄糖G6PD手工操作法检测。结果经检测,G6PD缺乏症、β-地贫及α-地贫检出率分别为8.3%、6.5%及8.7%。结论在边界傣族7岁以下儿童中,G6PD缺乏症及地贫具有高发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资料。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分析
郑竹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8-10.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镇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1000对符合生育政策并计划怀孕的育龄夫妇,其中850对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视为观察组;另外150例未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视为对照组。给1000对夫妇建立专门的健康档案,并指派专人管理,研究对象怀孕期间定期进行随访,对最后妊娠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生育政策并计划怀孕的育龄夫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有效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实现优生优育。
健康教育应用于引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木灿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1-13.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在引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份-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0例14-28周计划外怀孕,要求终止妊娠并出现引产后出血的患者,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入院治疗时间、治疗期间、接受的干预措施不同将100例患者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针对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主要采用一般性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针对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健康教育。通过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运用满意度测量表来进行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在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的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比较明显具有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引产后出血护理中对患者进行临床健康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根本上降低死亡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临床健康教育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老年性高血压临床诊断及治疗
林洁;张幸;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4-16.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老年性高血压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心理疏导治疗+运动辅助治疗等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以上,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效率为89%,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患不能单纯的依靠药物治疗,还需结合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等进行合理化的辅助性治疗,才能够取得优良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
赵秀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7-19. 
摘要 ( 4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4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氨氯地平片联合美托洛尔)、氨氯地平组、美托洛尔组,各80例。治疗8周后比较三组间血压变化值、血压达标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用药组血压变化率和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氨氯地平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3.75%)则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20.00%)和美托洛尔组(20.00%),P<0.05。结论相比于氨氯地平或美托洛尔单用,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点。
5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分析与观察
杨世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20-22.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方法完成临床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5月-2014年05月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8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2次/天,20毫克/次,分别于早晚服用。此外,针对患者选择阿司匹林药物或者选择汀类调酯等相关药物对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针对患者于每周完成一次血压测量,针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用药治疗。结果对患者完成1周的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系列症状表现获得有效缓解。完成1个月的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最终发现,显效患者45例,有效患者9例,无效患者4例。治疗有效率为93.10%。对患者选择此类药物给予临床治疗后,同治疗前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药物治疗方法给予临床治疗,最终获得的用药治疗效果确切,但是针对患者自身而言,长时间用药治疗,要求患者树立自我保健意识。
浅议国产坎地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杨海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23-25. 
摘要 ( 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国产坎地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1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实验组患者入院之后,口服国产坎地沙坦酯。两组患者均不服用其他降压药,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9.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不良反应比例为15.3%,对照组不良反应比例为23.7%,实验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采用国产坎地沙坦酯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医学大力推广。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处理分析
何学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26-28.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制定处理措施。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受到年龄、文化程度、伴随疾病种类、是否有血压计、就诊次数、实际用药种类、用药次数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就诊次数、疾病种类的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就越高。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因此治疗依从性尤为重要,严重影响患者血压的控制效果、稳定性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需要进行有效干预,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同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邢华金;杨海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29-30. 
摘要 ( 7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血压以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治疗后SBP、DBP、TC、TG、LDL-C降低更加明显,HDL-C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马爱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31-32.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加以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实施治疗的100例老年患者,依照其实际病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为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及相关指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24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h收缩压变异系数、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以及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显著偏高,两者差异显著(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能力普遍偏低,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会导致其血液变异性提高,从而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因此说老年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和认知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需要在临床上加大对两者的关注。
高血压住院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刘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33-34.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2014年1134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病因、吸烟情况、年龄、病程、BMI、空腹血糖、Scr、TG、HDL和UA水平。结果发现患者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所占比例为90.0%,继发性高血压中以内分泌高血压为主,所占比例为占继发性高血压中的46.9%。对比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者(建议改成非高血压者)的吸烟情况、年龄、病程、BMI、空腹血糖、Scr、TG、HDL和UA水平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的BMI、空腹血糖、脂代谢情况、Scr和UA水平均与健康者(非高血压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找寻高血压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治疗与疾病护理提供指导,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60例舌下含服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护理分析
杨文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35-37.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60例舌下含服尼群地平应用于高血压临床的急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7月到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的6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30例,遵从医嘱,含服尼群地平片[国药准字H61020170,陕西丰禾制药有限公司]10mg bid或tid。于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优质护理措施,在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的护理后,比较分析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比较两组降压效果,观察组降压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满意评分为(98.5±10.0),对照组为(87.6±5.8),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遵从医嘱给予高血压患者服用舌下含服尼群地平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增强降压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面积脑出血伴心电图巨大倒置T波患者的临床分析
张春芝;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38-39.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大面积脑出血伴心电图巨大倒置T波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患者100例大面积脑出血伴心电图巨大倒置T波患者,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检查大面积脑出血伴心电图巨大倒置T波患者,冠心病患者比例占4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比例占22%,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比例占36%。结论在临床中,大面积脑出血伴心电图巨大倒置T波,对临床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以及器质性心脏病检测有预测价值,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
蒋廷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40-42. 
摘要 ( 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分布及特点,分析年龄对两类脑卒中动脉狭窄分布、程度影响。方法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0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200例,颅脑常规序列扫描,3DMIP成像,图像由两位医师双盲评定,追踪寻找狭窄颅内动脉。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狭窄48.00%低于脑血栓形成93.00%,主要狭窄位于颈动脉系统63.89%比重低于脑血栓形成84.41%,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与闭塞合计比重47.61%低于脑血栓形成63.44%,脑血栓形成ICAI4.84%、ACA31.72%、MCA47.85%、VAI1.61%、BA2.15%、PCA11.83%,腔隙性脑梗死ICAI4.17%、ACA22.92%、MCA36.81%、VAI5.56%、BA6.25%、PCA24.31%,脑血栓形成PCA、ACA、MCA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中青年组26.67%高于脑血栓形成11.5%,两类脑卒中老年组颈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轻度狭窄率低于中青年组,中度、重度与闭塞合计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栓形成合计多发率63.00%、中青年多发率56.52%高于腔隙性脑梗死51.67%、17.57%,两类脑卒中中老年组多发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分布、狭窄程度、多发与单发比重均存在差异,这与两类脑卒中发病机制、颅内血流流速与分布有关;两种卒中青年组多发、单发比重差异较明显,腔隙性脑梗死中青年比重较高,这可能与与血管病变早期具体机制有关;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与前循环关系更密切,特别是青年患者病发可能与急性动脉狭窄有关。
肠内营养液添加DHA与颅脑损伤术后脑细胞恢复的相关性分析
廖芬;张文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43-44.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液添加DHA与颅脑损伤术后脑细胞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到本院就诊的11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标准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则在标准肠内营养液中加入DHA,分析DHA与颅脑损伤术后脑细胞恢复的相关性。结果肠内营养液添加DHA能降低缺血性颅脑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和神经功能缺陷,并具有长效的神经保护作用,对缺血缺氧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观察组的神经再生、血管再生及蛋白质修复情况均好于对照组,颅脑损伤后的神经、血管及轴突损伤修复和再生的时间也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液添加DHA能促进缺血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再生,尽管随时间延长神经干细胞再生逐渐减少,但其有助于颅脑损伤术后脑细胞的恢复,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
BSKT技术与Reverse crush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比较
刘纯丽;王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45-47.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对比BSKT技术与reverse crush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接诊的12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0例患者采取BSKT技术进行治疗,该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60例患者采取reverse crush支架术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的时间、造影剂用量、球囊用量等;术后的主支血管的直径以及再狭窄情况等;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患者心脏发生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进行手术的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的用量以及球囊用量都低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发现观察组发生心脏不良时间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SKT技术与reverse crush支架术比较,具有手术治疗上的优势,对于患者术后的康复也有较好的趋势,值得大力推广。
心脏性猝死在山区基层医院的院前急救探讨
石春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48-50.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据山区交通不便、基层医疗落后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防范和减少猝死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4年共40例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其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5%)[1],通过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就医;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减少猝死的发生;开展和推动民众参与现场急救,提供及时有效的现场即刻心肺复苏,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山区应急反应时间长的缺陷,有效减少猝死的发生。120作为院外急救中最重要的部分,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的生命。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差异
蒋兴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51-53.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在规范治疗基础上,对于使用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抑酸剂保护胃粘膜和出现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差异。方法入选172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行急诊PCI治疗。奥美拉唑组82例,在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粘膜。法莫替丁组90例,同样规范治疗基础上,使用法莫替丁抑酸保护胃粘膜。比较两组患者在行PCI治疗后的住院治疗期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再发心血管缺血事件及住院天数来综合评判二者使用上的利弊。结果行PCI术后,奥美拉唑组与法莫替丁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分别为8.5%及17.8%(P<0.05),再发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4.6%及26.3%(P<0.05),住院天数分别为(16±3.2)天及(15±4.4)天(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使用奥美拉唑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优于法莫替丁,但再发心血管事件多于法莫替丁,二者病人在住院天数上没有明显差异。
冠心病患者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效果
石红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54-55.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行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护理效果。结果 48例患者手术均十分成功,成功率为100.0%。结论对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实行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效果,且减少并发症现象。
不同运动环境下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的疗效观察
朱秀华;刘丽霞;李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56-60.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分析在不同有氧康复运动环境中,群体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的疗效,探讨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康复的新疗法。方法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住入心内科54例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药物治疗采用相同原则,实验组在10人以上群体中进行规律有氧康复运动,对照组要求有氧运动,但对群体运动环境不做要求。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后均给予Bruce方案亚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心脏康复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观察患者精神心理问题改善情况以及心脏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运动环境下的进行有氧康复运动试验后各项指标对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提示,实验组精神心理问题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平板分级运动试验提示两组患者较治疗前都有改善,但实验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群体有氧运动环境下的有氧康复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对回归社会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患者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周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61-62.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应用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5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变化状况展开对比分析,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同对照组患者的72.41%相比,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临床上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临床效果显著。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分析
秦培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63-65.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PVC)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检测情况,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频发室性早搏的哈萨克族患者为调查对象,总人数106例,分为A、B两组。A组为确诊冠心病且合并频发室性早搏者;B组为仅是单纯频发室性早搏,经各项检查排除冠心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病。记录动态心电图,分析窦性心率震荡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比较,A组患者TO、TS异常发生率比B组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合并频发PVC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揭示PVC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窦性心率震荡分析对预警心脏性猝死有一定价值。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分析
秦孝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66-67.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资料35例,与33例血压正常者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变异系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及血压变异系数的测定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勘测观察
李华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68-70. 
摘要 ( 2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的变异特点以及其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接受治疗的非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对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其血压变异性。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心脑靶器官损伤进行检测,比较分析血压变异性与年龄、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靶器官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以收缩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非老年患者,对心脑靶器官和肾功能的损伤程度也更高,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会随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血压变异性增加与靶器官损伤之间密切相关。血压变异性情况可以作为参考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情进行评估和判断。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李江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71-72.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妊高征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4年05月入住我院的妊高征患者5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选取同时期50例正常孕妇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例,妊娠34、38周时,应用动态血压分析仪监测两组24h血压,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动脉压差平均值,并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妊高征患者收缩压存在明显的节律性,2:00~3:00时段血压为低谷期,白天08:00~20:00高于夜间21:00~06:00,实验组患者各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脉压差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血压有其自身变化规律,动态监测血压,有助于帮助医师把握诊疗时机,改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行循证护理的应用探析
王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73-74.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行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更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行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米力农与西地兰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罗定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75-77.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比较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米力农与西地兰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米力农组和西地兰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西地兰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效率97.67%(42/43),米力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西地兰组患者呼吸稳定、心率恢复及肺部啰音消退时间明显短于米力农组,烦躁消除时间明显长于米力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米力农和西地兰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临床症状改善中存在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对比分析
赵维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78-79.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8例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各7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培哚普利,给予对照组美托洛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Tei指数、E峰/A峰比值(E/A)及血浆脑钠肽(BNP)变化。结果观察组LVEF、Tei指数、E/A均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症状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为13.3%,观察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功能不全效果优于美托洛尔,长期应用有较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临床研究
李敬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80-81.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采用乌拉地尔治疗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94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本次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1月),并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用药方案,将1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4例,临床期间采用单硝酸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临床期间采用乌拉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乌拉地尔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临床回访及机制探讨
王立芝;薛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82-84.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临床回访探讨胎儿心内强回声灶(echogenicintracardiacfoci,EIF)发病机制。方法临床观察回访了847例孕妇,其中胎儿心内强回声灶的共191例。追踪随访各组孕妇妊娠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家族史;用Log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早期出血、孕期感染、妊娠剧吐、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的统计结果 P<0.01。结论孕早期出血、孕期感染、妊娠剧吐、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与胎儿心内强回声灶有相关性。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邱淑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85-86.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3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分数以及6min步行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有效药物。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谢永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87-88.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诊治的心血管手术麻醉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试验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高于舒芬太尼,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石婉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89-90.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临床的治疗与研究,分析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临床治疗与诊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100名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得出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的改变。结果对100名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的检查,86名患者被确认为糖尿病合并肾病,占总数的86%;8名患者是糖尿病合并肾病的非糖尿病肾病疾病,占总数的8%;剩下的6名患者则是非糖尿病肾病疾病,占总数的5%。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检查结果符合该诊断病率96%,误诊4%。经过两组的检查与临床表现该实验得出的结果在差异上均无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中有很少的一部分是非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如果只是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与资料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的观察,对以后治疗这类糖尿病合并肾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与参考资料。
化痰湿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观察
王永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91-92.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化痰湿法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疗效。方法将64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真武汤加减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真武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6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1%,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6%(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24h尿蛋白,肾功能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配合化痰湿法比单纯运用温阳利水法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疗效显著。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胡桂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93-95.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老年高血压患者84例,结合临床资料依据临床处置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高血压护理组)各42例,分析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指导老年高血压病的护理实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在血压控制、体重指数、动脉硬化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防治依从性,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和症状的改善,使患者得到较好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宋伟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96-97.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92例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均予以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剂量为20mg/d,观察组剂量为40mg/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中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效果优于小剂量,但为提高安全性,临床应用时还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剂量。
优质护理在改善卒中患者康复期抑郁及功能残疾中的作用
杨红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98-100.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在改善卒中患者康复期抑郁及功能残疾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所治疗的308例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以心理护理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模式,可以依据修改后的Rankin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入院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对患者的功能疾病以及抑郁程度进行有效评估,通过评估数据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抑郁情况及功能残疾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服用过抗抑郁药物,并且患者在入院期间的抑郁程度和功能残疾基本相同,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有10例患者死亡,其死亡率为3.2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随访率分别是89.9%和69.3%,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的高,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在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功能残疾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被医学界推广使用。
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韩汝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01-102.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干预组44例行护理干预,常规组41例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常规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中采取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负面情绪。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分析
项盛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03-105.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一个月后,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护士失误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总结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一份新的解决问题的优化护理方案。后对对照组患者仍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干预。一个月后,再次调查并记录患者的满意度、护士失误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护士治疗性操作失误的发生率为2.44%,对照组患者的护士失误的发生率为14.63%,明显低于观察组护士;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率为87.80%,对照组患者对护士满意率为53.66%,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心血管疾病的护理中主要存在护士操作失误,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教育不足等问题,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工作者将针对问题不断完善工作。
舒适护理在老年患者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
王乐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06-107.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为了探究有效干预老年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可靠临床护理促使和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病例对象均为2010年12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入院介绍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共计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舒适护理组(78例)和常规护理组(78例)。分别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为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尿潴留、便秘和失眠发生率。结果各项不舒适情况发生率组间比较,舒适护理组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比较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临床针对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的实践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和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与传统常规护理措施相比,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尿潴留、便秘和失眠发生率,是临床实施护理的理想选择。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对策分析
武铁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08-109.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例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并展开病情观察、补液护理、用药护理、特殊仪器护理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0例患儿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后15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随防2年,15例患儿中1例偶发室行早搏,3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对小儿爆发性心肌炎患儿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作用,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
李云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10-112.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睡眠质量和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睡眠治疗及消化系统症状。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指标都明显较护理前有所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消化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层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观察
唐富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13-114.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观察基层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起开展临床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分别在活动开展前及活动开展6个月后,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患者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并调查护理前后医患纠纷发生情况,对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护理后,我院全年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护理前,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因而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急性重度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临床救治特点分析
段云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15-116.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急性重度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临床救治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0例急性重度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救治资料,总结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临床救治特点。结果本组30例患者治愈28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时间(10.3±1.2)天。结论根据重度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症状、特点及时的行对症救治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所在。
顽固性呃逆中医针药治疗效果观察
高利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17-119.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中医针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8月经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85例纳入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口服附子理中丸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灸法治疗。连续治疗7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治疗7d后,实验组患者治愈9例、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者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9.77%,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医针药结合法治疗顽固性呃逆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今后可将其在临床推广应用。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观察
陈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20-122.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患者92例,依据临床采取治疗措施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联用温针灸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6例,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效果差异,指导临床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方法实践。结果联用温针灸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临床治愈效果、Lysholm膝量表计分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温通经脉,通络止痛,使膝关节得到最大的康复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翼状胬肉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和角膜地形图改变的比较
杜福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23-124.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翼状胬肉手术对角膜地形图和对比敏感度的相关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2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入院后都应用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结膜自体移植术进行治疗,对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前Sim K散光值为(3.15±2.11)D,而术后降低至(1.29±0.83)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mm不规则值为(3.54±1.63)D,术后降至(1.97±1.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5mm不规则值为(5.53±2.92)D,术后降至(1.81±0.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m、5mm的平均屈光度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2、18cp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手术可提高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抑制角膜散光,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12例疟疾合并恙虫感染分析
张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25-126.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疟疾合并恙虫感染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2例疟疾合并恙虫感染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发生率是100%,嗜酸性粒细胞的比值比正常指标低的患者占91.7%(11例),其中63.6%(7例)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值是0,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均恢复至正常范围;83.3%(10例)的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需要使用护肝药物进行治疗;其中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5-7d后进行复查时发现,患者的AST或者是ALT改善不明显,有的患者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12例患者均使用氯霉素和抗疟疾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有效率为100%,且在随访中患者也没有存在复发。12例疟疾合并恙虫感染患者中存在2例误诊病例,误诊率为16.67%。结论疟疾合并恙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危重病人会对多个器官造成损伤,例如凝血功能、中枢神经损害以及肝肾功能等,需要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用药,以提高患者的诊断率和治疗有效率。
产后按摩对产妇泌乳和子宫收缩分析
施玉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27-128.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产妇泌乳以及子宫收缩采取产后按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94例,随机分为按摩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产后指导,按摩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产后按摩,对按摩组和对照组产后泌乳量和子宫收缩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按摩组产后泌乳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摩组子宫收缩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以后采取产后按摩,不但可以使泌乳量明显增加,并且使子宫明显收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产科出血死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探讨
白明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29-130.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产科出血的死因并依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市5个县作为研究范围,将这5个县2010年到2013年期间出现的由于产科出血而导致产妇死亡的情况汇总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围绕产妇出血的原因、分娩地点以及助产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情况展开分析,将得到的研究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导致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然后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强化产妇的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结果导致产妇出血并死亡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子宫破裂以及产道损伤,所占比例分别为8例(44.44%)、5例(27.78%)以及2例(11.11%)。此外,死亡产妇的分娩地点最多的是产妇家中,县级卫生院,之后县级医院市级医院,所占比例分别为55.56%、33.33%以及11.11%。结论要想降低产妇的临床死亡率,首先应该重视宫缩乏力问题,针对导致宫缩乏力问题的原因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还需要留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此外,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非常必要,建立产科保健机构的长效评估与复核机制,让医院产科的医务人员可以获得持续进步的机会,进而利用医疗水平的提高来降低产妇死亡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62例
俸新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31-132.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6.12±8.87)min,平均住院时间(5.01±1.28)d;对照组手术时间(59.20±9.98)min,平均住院时间(9.11±2.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隐匿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与进展
胡细江;邵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33-135.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隐匿性高血压是一种较特殊的高血压,易发展成收缩期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拥有与持续性高血压接近的卒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在隐匿性高血压各种亚型中,清晨高血压型是脑卒中发生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夜间高血压则易造成肾功能受损。及时发现并进行早期治疗,可有效缓解靶器官受损程度,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本文从隐匿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靶器官损伤、预后几大方面对肝隐匿性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与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隐匿性高血压及靶器官的治疗手段提升提供可参考依据。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新进展
吕辉洋;刘璐;刘青;高晓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36-139.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目前人类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及早控制危险因素,减少新发病例成为防治的重点。ASCVD是可防可控的,颈动脉作为全身动脉的一个窗口,位置表浅,易于检测,便于早发现、早诊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甚至逆转其发展。现就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心脏X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黄山;王大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02):  140-142.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上部分病人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但冠脉造影结果却提示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病人,这类疾病多称为"X综合征",目前对该病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其发病机制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反应、雌激素缺乏、神经精神因素等多种说法,诊断有C反应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尿酸浓度等相关参考指标及现阶段的诊断标准,治疗有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酯类、ACEI、他汀类等药物治疗及精神因素治疗等非药物治疗,现对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