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0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5-12-02
浅谈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模式
陈运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2.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索适合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模式。方法筛查本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压药物,干预组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对比一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干预一年后,干预组在血压控制率,血压达标率,合并脑血管并发症,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方面均取得显著性疗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除血压达标率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变化不大。结论在农村社区探索合适的管理模式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减少并发症。
试论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张玉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3-5.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方法防治,观察组44例,采用中医药方法防治,比较两组防治方法的效果,分析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防治作用。结果经过3周的防治,观察组患者防治有效率为88.6%,满意率90.9%,对照组患者防治的有效率为75.0%,满意率72.7%,观察组防治方法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冠心病的中医防治研究
韩莉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6-7.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冠心病在临床上称之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等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易引起动脉腔狭窄,导致血流供应不足,因此易引发心绞痛、中风等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冠心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等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医防治策略。
干预对高血压和脑卒中预防效果评价
李树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8-10.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干预性护理措施在预防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2月-2015年2月接收未脑卒中病史患者100例作为调查成员,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行不同护理措施,即:常规组行基础护理措施,干预组行干预性护理措施,于预后评定脑卒中病发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预后、高血压、脑卒中发生率少于常规组,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性干预护理措施作用突出,可降低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提高疾病知识了解度,值得借鉴。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肾内血流动力学异常临床分析
蓝翔;季乃军;童丽军;陈东海;雷建明;章春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1-13.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的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按照既定的标准将其划分无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和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另外选择10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超多普勒技术对MRA(主肾动脉)、SRA(叶段动脉)、IRA(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进行测定,取两肾的平均值为最总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RA(主肾动脉)、SRA(叶段动脉)、IRA(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低(P<0.05);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早期肾损害组和无早期肾损害组的组内比较结果为SRA(叶段动脉)、IRA(叶间动脉)的Vs(收缩期峰速度)、Vd(舒张期末速度)、Vm(平均血流速度)降低,AT(血流峰速加速时间)延长,PI(脉冲指数)以及RI(阻力指数)增高(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肾损害阶段肾内血流动力学处于异常状态。
颅外段脑动脉狭窄介入诊断体会
李卫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4-15. 
摘要 ( 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颅外段脑动脉狭窄介入诊断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为介入治疗做好准备。方法随机选择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数字化血管造影技术实施介入诊断,选出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结果 60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诊断,共32例患者符合介入治疗指征(总血管病变35支)。32例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通过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颅外段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DSA介入诊断,为符合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反应的比较
沈文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6-17.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比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80例高血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气管插管,观察组40例采用喉罩置入。结果两组对比插管即刻、插管1min、3min时MAP值差异显著,与插管前相比,对照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min时MAP及HR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对高血压手术病人的心血管反应影响较小,可在高血压患者手术中优先选择。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段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8-20.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2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对病人采取4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病人的TC、TG以及LDL-C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低,HDL-C水平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采取辛伐他汀使用剂量在每天40mg的时候,治疗效果明显,并且不良反应较低,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辩证施护分析
张丽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21-23.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中医辩证施护方法的应用效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有效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传统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中医辩证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情况。结果经过观察比较,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中医辨证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比较显著,比传统护理方法应用效果好,可以在改善患者血压和患者日常生活状态的基础上促进患者病情痊愈。
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伟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24-25.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实验组(54例,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62%进行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选择和应用推广。
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许凤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26-28.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和探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4月~2015年4月以来,我院妇科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将她们依照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6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围术期综合护理进行临床手术干预,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和护理效果。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93.48%)、患者满意度(95.65%)以及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26%、82.61%),各项比较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其治疗效果好,控压显著,患者满意度高,生命质量高,是一种有效、理想的临床手术护理方法。
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分析
孟祥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29-31.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4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2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44%,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复发率为19.30%,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64例疗效观察
朱德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32-34.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置入动脉鞘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置入支架数、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效果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相当,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效果分析
李国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35-37.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综合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抗缺血以及调脂等。观察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心绞痛实际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实际发作的持续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钟晓东;赖丽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38-39.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0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采用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患者心绞痛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冠状动脉机桥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肖玉芬;张荣华;符炜;李显刚;林仁华;杨志敏;王显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40-41.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机桥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相关性,并分析原因。方法统计我院近5年来,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脉肌桥的281例病人合并同一支及其他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机桥与同一支冠脉硬化狭窄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与冠脉不发生有意义的硬化狭窄呈高度线性相关。结论冠脉机桥的病人更少发生冠状动脉硬化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孟世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42-44.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常规的心梗护理,分析所有患者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2.5%,观察组发生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并心肌梗死发生相关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基于睡眠时发生心绞痛并心肌梗死与精神高度紧张、早期强行活动、出院后未继续服药产生的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了解之后采取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心绞痛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临床上此种护理办法值得推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分析
王润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45-47.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了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将这些参与研究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进行综合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要好,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动脉硬化指数方面较对照组要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检验价值分析
王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48-49.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和研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冠心病患者62例,将其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2例,将其做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行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受检人员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检测值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尿酸检测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值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值变化情况,依此选择合理干预措施才可阻止病情进展,对改善患者预后及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均具有重要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观察
陈艳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50-52.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共有60例,根据临床就诊时间分为4组,其中包括A组(0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陈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53-54.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镇痛、吸氧、抗心律失常个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曹荣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55-56.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抽选,共120例,将其分成不同疗法组,即:西医组行基础西医疗法,中西医组于上述基础上行中医疗法,评定预后效果。结果中西医组患者预后疾病缓解率96.7%高于西医组83.3%,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中西医结合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疾病症状,提高整体效果,值得借鉴。
老年男性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冯国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57-59.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抵抗以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需要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300例,年龄在60-9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6.53±7.65)岁。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低剂量组(100ml/日)和阿司匹林高剂量组(300ml/日)。所有的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凝血五项等检查,并详细了解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史情况,并详细记录所有的数据。所有的患者在进行各自所需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阿司匹林药物的治疗,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时间均大于一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对比的结果显示,无论剂量多少均可能导致TBX2和血小板聚集率的降低,但,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比较发现,低剂量组占40%,高剂量组占30.3%。在UAP和AP中阿司匹林抵抗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阿司匹林抵抗的老年男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
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后护理体会
吕海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60-62.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早期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护理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该组患者设为参照组。纳入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科行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治疗的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护理满意度为100%,与参照组患者的33.33%和66.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心脏永久起博置入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患者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应用临床探讨
曹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63-64.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心律失常病人一共有105例,对105例病人采取心电图检测,同时对病人心电图检测结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105例病人当中,左心室增厚一共有75例,占总体的71.42%;没有出现左心室增厚一共有30例,占总体的28.57%;另外,在75例左心室肥大的病人当中,房性早搏一共有12例,占总体的16%;室性早搏一共有29例,占总体的38.67%;在30例非左心室肥大病人当中,房性早搏一共有5例,占总体的16.67%;室性早搏一共有6例,占总体的20%。结论高血压心律失常大部分是因为左心室肥厚所致,极易造成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所以,应该对高血压心律失常给予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病人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体重指数与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探讨
马雪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65-67. 
摘要 ( 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和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探讨体重指数是否引起该病危险因素加大。方法从2015年3月-2015年7月时间范围内,选取事业单位员工作为调查分析对象,并对其开展健康体检。员工共有3000人,全部对其开展体检,主要针对于体重指数方面,在体检完成之后,根据员工体重指数不同,将其分为体重偏轻、体重正常、体重偏重以及体重过于肥胖等不同类型。结果根据体重指数划分,体重正常(55.7%)人数最多,要高于体重偏重(32.3%)、体重偏轻(6.5%)和体重肥胖(5.5%)。在3000名接受体检人员中,血脂异常(51.2%)、高血压(30.8%)患者人数较多,另有一定糖尿病患者(2.7%)。根据性别来看,男性患者高于女性患者。对于高血压而言,体重偏轻(26.7%)、体重正常(27.1%)、体重偏重(40.2%)以及体重过于肥胖(67.3%)明显呈现不较大区别,体重指数加大患病率也越高。对于血脂异常而言,体重偏轻(13.8%)、体重正常(37.3%)、体重偏重(73.6%)以及体重过于肥胖(87.8%)同样呈上述规律。对于糖尿病而言,体重偏轻(0.5%)、体重正常(1.3%)、体重偏重(3.2%)以及体重过于肥胖(7.9%)同样呈现明显差异。结论根据上述统计分析,体重指数越高,越容易产生心血管疾病,无论是血脂异常还是高血压,甚至于糖尿病都会明显加大患病几率,且男性患病率普遍大于女性。
早期复极综合症应用常规心电图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的分组对照研究
郑艳平;梁彦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68-69.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对比常规心电图以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选2014年7月~2015年7月早期复极综合症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检查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9例,12导联心电图诊断)和对照组(29例,常规心电图诊断),分析比较不同心电检查情况下患者早期复极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确诊率为89.66%高于对照组的72.41%;两组心率异常、ST段特征性改变检出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舒张期心力衰竭和收缩期心力衰竭临床对比分析
张正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70-72.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舒张期心力衰竭和收缩期心力衰竭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舒张期心力衰竭(DHF)患者和收缩期心力衰竭(SHF)患者各60例,然后使用飞利浦7500型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对最终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心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室EF均明显高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空腹胰岛素高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舒张期心力衰竭组的肿瘤坏死因子2α和白介素6低于收缩期心力衰竭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张期心力衰竭患者比收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更为复杂,病情也相对比较严重,因此在临床中应当加强诊断和治疗,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张爱琼;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73-75.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共计76例。将上述患者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显著例数21例,好转例数13例,无效1例,有效率97.4%;对照组中显著例数9例,好转例数14例,无效12例,有效率68.4%。比较发现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是一种有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药物使用方案。该方法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心衰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华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76-77.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心衰在同步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26例进行再同步化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3d,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室同步性差值、6分钟步行距离的变化、血浆脑钠肽(BNP)。结果心衰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疗效经比较,QRS波时限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变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手术前相比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手术前相比明显变宽,左右室同步性差值与手术前比相比明显减少、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高于手术前步行的距离,血浆脑钠肽(BNP)与手术前相比明显降低。手术后的指标与手术前的指标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衰再同步化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降低心衰患者的猝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体会
张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78-79.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临床治疗体会,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日期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接受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采用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B型尿钠肽三项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0%(35/3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58%(31/38),但组建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B型尿钠肽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三项指标在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内科老年重症心力衰竭在利尿、强心等常规治疗上应用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可以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学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80-81.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将5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扩张血管和利尿等常规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采用的是有创机械通气,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效果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92.12%)在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60.16%);治疗后观察组在具体的血气相应的分析指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状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和血清肌钙蛋白Ⅰ测定的临床观察
陆超灵;张小新;廖佩娟;左祖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82-83.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预后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 TnⅠ)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 TnⅠ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及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的c TnⅠ为(0.054±0.015)ng/ml、Ⅲ级患者的c TnⅠ为(0.126±0.028)ng/ml、Ⅳ级患者的c TnⅠ为(0.364±0.087)ng/ml;NYHA心功能Ⅱ、Ⅲ及Ⅳ级患者的c TnⅠ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末径(LVDD)、左室缩末径(LVDS)检测值显著大于正常组,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检测值显著小于正常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死亡率、病情恶化率、住院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cTnI和NT-proBNP联合检测对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的预测研究
彭海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84-85. 
摘要 ( 1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血清c Tn I和NT-pro BNP联合检测对稳定性慢性心衰病人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0例稳定性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1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 Tn I和NT-pro BNP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c Tn I(5.50±2.55)μg/L、NT-pro BNP(965.50±220.35)ng/L,而同期对照组数值分别为(0.42±0.21)μg/L、(125.50±48.75)ng/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检测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高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86-87.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57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57例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等级分为三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患者及对照组血清CRP、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 Tn I)、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及前白蛋白(PA)水平,同时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等级患者血清CR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CRP、BNP、c Tn I、Cys-C、PCT及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RP水平与心功能等级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可作为心功能不全患者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其水平与心功能等级显著相关。
综合护理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观察
杨丽;周解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88-89. 
摘要 ( 7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常规护理措施和综合护理措施在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预防效果,探讨综合护理在预防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合并心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取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期间的心衰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的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间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保障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胡朝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90-91.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医院推广应用。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心衰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陈运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92-93. 
摘要 ( 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心衰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轻-中度心衰患者临床疗效的文献资料,采用Rev Man5.3统计软件对已经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截止2015年7月,上述数据库中共计入选50篇文献报道,经Rev Man5.3统计软件Meta分析后发现,轻-中度心衰患者通过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衰再次入住医院率(OR=0.65,95%CI:0.55~0.78,P
脑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王宏军;徐东;马司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94-95. 
摘要 ( 3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使用脑钠肽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每组各占6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脑钠肽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黄芪甲苷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的效果。结果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不同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满意率、病情改善情况、再次住院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脑钠肽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满意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浅谈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
蜂盛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96-97. 
摘要 ( 9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各项指标。结果对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健康者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呈显著正相关,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平行上升趋势,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联合检测,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以及并发症防治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对策
朱登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98-99.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心血管急诊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人,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中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和路路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35例患者中27例显效,6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35例患者中19例患者显效,8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严重,联合应用中药注射剂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整体化护理分析
孙丽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00-101.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围术期选择整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对心血管疾病检验数据的影响
刘晓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02-103.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统计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进行血液检验的心血管患者共178例,同期平均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采用晨起空腹、午饭后,以及午饭两小时后,这几种时间段进行血液采集,对血液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对血液检测的影响。干预组采用不同的采血方式进行血液检查,分别为静脉血液采、集动脉血液采集和末梢循环血液采集。结果对照组中,不同的采血时间,其显示的红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不同,且晨起空腹检验比午饭后,午饭两小时检验各指标有着明显的减少。干预组,动静脉血液采集相比末梢循环血液采集,其红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但血红蛋白数量无较大变化,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检验中,不同采血时间与采血方式都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故在血液采集中,统一采血时间和采血方式,以便于降低差异性。
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关义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04-105.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0例。试验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对比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护理后,试验组的焦虑评分指标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相丽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06-107.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72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相应的调脂药物干预,参比组护理方式为一般护理,综合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综合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调控患者血脂水平,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对冠心病患者有益,值得推广。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李红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08-110.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和研究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护理的方法和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以来,在心内科进行临床诊治的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88例。根据抽签法将他们平均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4例)。对他们诱发心绞痛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进行临床干预,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心绞痛相关因素基本相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30.68%为精神高度紧张,21.59%为未按时服药,18.18%为早期强行活动,12.50%为睡眠时心绞痛,11.36%为治疗配合度差,5.68%为护理人员因素。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95.45%)、临床总有效率(93.18%)以及护理总满意度(95.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45%,75.0%,79.55%),两组对比差异性显著,结果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因素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未按时服药。经过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好,临床治疗效果高,因此,是一种有效、科学、理想的临床护理方法。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徐佳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11-113.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的风险因素与对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对比风险事件不同的发生率,分析其风险因素,并进行对策研究。结果护理人员因素所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60例(54.16%);因用药不合理所致的护理风险事件20例(16.66%);因设备因素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15例(12.50%);患者与家属因素20例(16.66%)。结论通过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需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对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李在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14-115.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对于心血管疾病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3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临床基本资料比较中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得出,对照组健康行为得分为(77.3±2.9),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为(70.3±2.2),生活质量得分为(69.4±2.1);观察组健康行为得分为(91.3±2.5),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为(92.3±3.9),生活质量得分为(94.3±2.2),实验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再临床推广使用。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及体会
杨春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16-117.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在心血管外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护理疗效,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外科治疗的患者84例,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选用人性化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通过对心血管外科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成效,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外科的病症护理治疗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干预效果,经过人性化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对心血管疾病治疗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有积极的护理治疗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普外科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罗冬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18-119.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0月之间收治的88例普外科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比组各44例。参比组患者应用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采取全过程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成效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参比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比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手术中重视对生命体征的监测、术后做好并发症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普外科老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郭淑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20-122.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前提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疾病程度以及分娩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先兆子痫与子痫发生率,促进患者自然分娩,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查中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23-124.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旨在促进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痊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护理的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仅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主要接受系统化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情况。结果经过两组临床护理,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患者肝脏炎症改善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遵医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在慢性乙肝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有效率,且可以规范患者临床遵医行为,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价值分析
马明荣;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25-126.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普外科生产实习60名学生的实习资料,所有学生在普外科实习期间,均参与常见病传统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在手术结束后,采用考核专业知识、问卷调查效果的方式,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效果做出评估,判断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的价值。结果学生在腹腔镜技术的实习中,理论知识、学习兴趣、教学模式满意度高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而操作能力及参与度均低于在传统手术的学习,比较两种学习方式,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生产实习中,腹腔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的图像信息,帮助学生增加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的理解,但学生的手术参与感不强、缺乏动手操作能力,需要加以改进。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肖天卫;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27-129.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方法选择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合并切口感染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治疗的60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未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MI、化脓性穿孔例数、逆行法切除例数、手术时间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由手术时间、病理类型、肥胖等多种因素引起,必须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加以科学防治,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采用左甲状腺素治疗临床效果
李亚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30-131.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在他巴唑治疗基础上采用左甲状腺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性他巴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中,经治疗六个月后,两组患者在甲状腺体积、T4含量、Tg含量、TSH浓度以及TR-ab情况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T3含量上没有相对明显的差异。结论对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左甲状腺素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甲状腺体积、TR-ab、T4含量、Tg含量以及TSH浓度,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分析
杨鸿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32-134. 
摘要 ( 1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5年4期间于我院治疗骨质疏松骨的患者及正常患者各6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实验组,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空腹采血处理、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测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BGP(骨钙素)、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CTX(Ⅰ型胶原C端肽)、BMD(骨密度)。结果实验组患者BGP(骨钙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MD(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BMD(骨密度)与B-AL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成负相关,对照组患者BMD(骨密度)与CTX(Ⅰ型胶原C端肽)成负相关,其余部分比较均无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结合BMD(骨密度)测定可以全面的对骨转换率进行合理评价,有利于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虽然其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重叠性,无法精细化的的对骨质疏松症进行诊断与分型,但可以提高治疗结果观察的准确性,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益气活血法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白发臣;刘尧斌;张明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35-137.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益气活血法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基础并均采用西医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益气活血法中医药剂,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对照组病例则加用维生素B和B肌肉注射,每天1次持续两周。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神经病变,不但能够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还能够使得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提升。
前列腺电切术后大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黎春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38-139.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观察前列腺电切术后大出血情况以及护理。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50例做过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前列腺电切术后大出血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方式。结果 2例患者大量出血,分别给其输入400毫升、450毫升血液,经过7天护理治疗之后全部痊愈。结论仔细观察以及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与减少患者经过前列腺电切术之后大出血的产生。
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李晓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40-141.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贫血的患儿一共有200例,当中缺铁性贫血的患儿一共有116例(试验1组),地中海贫血的患儿一共有84例(试验2组),对两组患儿的血细胞水平给予检测,对其血液检验在小儿贫血诊断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儿的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和MCV(平均红细胞体积)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RDW(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当中可以采取RDW以及MCHC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黄悦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42-143. 
摘要 ( 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给予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抽选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胰岛素组、二甲双胍组,每组各32例。观察降糖效果,比较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产妇的血糖值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二甲双胍组产妇剖宫产(31.2%)、子痫前期(6.2%)占比低于胰岛素组(59.4%、25.0%);新生儿在畸形、低血糖、巨大儿、呼吸窘迫上出现3例(9.4%),低于胰岛素组的10例(3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均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其中后者能够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优先选用。
不同临床干预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分析
贺荣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44-146.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干预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结局的影响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患者共120例,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60)与常规组(n=60),两组采用不同的干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SBP、DBP、分娩结局、围产儿结局、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阴道分娩率90%,明显高于常规组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围产儿结局,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采用实验组的干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SBP、DBP,提高患者阴道分娩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对比研究
颜向民;陆艳富;郑礼皓;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47-149.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的准确性,探讨两种不同途径的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拟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100例,分别接受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的检查,研究人员将所有患者的两次超声检查图进行存档并分析得出异位妊娠的诊断,比较两种超声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最后经手术和病理诊断共有95例确诊为异位妊娠患者。阴道超声诊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腹部超声(95.8%对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腹部超声(80%对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阴道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腹部超声。为了提高异位妊娠诊断的正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应该大力推广阴道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
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
陈小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50-151.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进行救治方法的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产科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和原因进行探索的同时运用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结果根据调查研究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且产妇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出血存在紧密的联系,组间数据分析差异明显(P<0.05)。结论多种原因都会引起产后出血,分析并解决相关因素和原因,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产生。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高血压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谢晟;邓燕;潘月影;王志华;任洁;刘辉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52-155.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以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或者低通气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为特点。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OSAS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并且发现OSAS患者常常并发高血压甚至是难治性高血压。本文将OSAS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与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陈玉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56-157. 
摘要 ( 1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力衰竭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原因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而静脉压力显著上升,进而造成全身性病理生理反应及其他症状。心力衰竭是儿童常见急重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很可能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小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生理构造与成年人有着较大的区别,且发病的原因和机制也与成人不同,先天性心脏病造成的心力衰竭占75%以上。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小儿心理衰竭病理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而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明显进步,本文对小儿心理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浅析如何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
吴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 0(12):  158-160.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现阶段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护理水平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干预对策解决。结果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护理水平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和护理管理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结论明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切实落实护理管理,是提高心血管疾病护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