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3-10-02
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张建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1-3.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教育的效果。方法回顾慢性疾病高血压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高血压知识问卷调查,将10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针对型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3个月后,进行相同内容的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教育后的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后,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提高,实验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4%,实验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60%,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教育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在社区中进行高血压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控制该疾病,因此,值得加大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宣传力度。
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应用分析
赵家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4-6. 
摘要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对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行PCI治疗的病患,随机分组,I组62例与II组54例患者行相同治疗,I组治疗前另行服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24周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出现MACCE(心脑血管事件)的情况及血液流变指数、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总结他汀类药物用于患者PCI治疗的价值。结果以他汀类药物配合PCI治疗的I组患者MACCE总发生率为4.84%(3/62),明显比II组(24.07%)低,P<0.05;且I组术后的血液流变指标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II组均高于正常水平,I组明显低于II组;两组患者血脂生化指标均有所降低,I组TC、TG、HDL-C降低比II组显著,P<0.05,LDL-C与II组相比则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医师使用他汀类药物为行PCI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MACCE发生率,控制血液流变及血脂生化指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分析
陈阁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7-9. 
摘要 ( 3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并探讨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其用药处方,调查患者的疾病分类、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判断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冠心病为主,DDDs位于前三位的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和尼群地平;除非洛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外,其他药物的DUI值均≤1。结论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方面基本合理,遵循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药、合理配比用药的原则,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甚至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并有效提高治愈率。
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期健康需求的调查分析
尚丽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10-12. 
摘要 ( 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调查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健康状况,探讨和分析患者康复期间的健康需求。方法选择200例于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管意外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追踪调查和问卷咨询的调查方式,掌握和了解患者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康复期健康需求以及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结果康复期脑血管意外患者渴望对致病原因、良好的生活方式、正确用药、科学护理、病情突发时的急救原则以及必要的医疗救助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以期能够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有效改善和优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结论对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的救治和护理方式,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896例高血压病人疗效观察
雷启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13-15.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人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接待的896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每天口服一次,初次服用2.5mg,之后逐渐增量,最大剂量不超过5mg为宜,以四周为一个疗程,对所有患者服药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水平进行对比观察,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896例高血压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血压皆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均值从治疗前的(164.35±14.59)(/105.29±8.57)mmHg下降到了治疗一个疗程后的均值(132.46±11.83)(/84.21±6.43)mmHg,治疗前后血压均值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89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636例、有效200例、无效60例,总有效率高达93.30%。结论高血压病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药物依从性较好,若患者没有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禁忌症,建议采用该药物治疗。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吴清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16-18.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在健康管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2011年8月末在医院贯彻"中医治未病"思想,将此时期的医务人员健康水平作为对照组;2011年9月~2012年9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深入到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将此时期的医务人员健康水平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患病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实验组医务人员的患病率较低,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的健康管理中,贯彻落实"中医治未病"思想,能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健康水平,降低其患病率,中医治未病思想值得在健康管理中应用。
NT-proBNP在心功能不全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郑文武;杨悠;叶强;黄立;李正业;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19-21.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NT-proBNP用于心功能不全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心功能不全患者290例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NT-proBNP水平等临床资料。结果心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1级及Ⅳ级者NT-proBNP水平分别为(134.5±27.0)pg/ml,(495.2±132.4)pg/ml,(1344.8±315.9)pg/ml,(1602.7±398.3)pg/ml;LVEF水平分别为(68.1±12.3)%,(60.8±11.4)%,(54.5±13.3)%,(46.2±9.7)%;其中血浆NT-proBNP水平50%者约占总数65.5%。结论NT-proBNP用于心功能不全诊断有助于降低临床漏诊率;其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08例临床疗效分析
匡时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22-23. 
摘要 ( 2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应用与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8例CHD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其中45例患者应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39例患者应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24例例患者应用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结果 105例患者被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7.22%,3例患者发生了各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8%。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CHD具有创伤面积较小、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及死亡率较低等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对于大多数CHD患者来说可替代外科手术,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罗珍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24-26.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0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期前收缩、血压情况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与治疗分析
许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27-29. 
摘要 ( 4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AM(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对患者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以及治疗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李丽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30-32. 
摘要 ( 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30d内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概率与心绞痛发生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小剂量尿激酶+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推广和使用。
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
胡廷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33-34. 
摘要 ( 3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以来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再通率、CK值、CK出现时间、心电图ST段变化率上以及病死率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对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顾学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35-36.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给予临床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取近三年在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的高血压病人,采用随机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两种药物共同治疗,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单一药物给予治疗,分析研究两组临床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善,但是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病人采用缬沙坦结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实践当中进行大力推广。
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分析
周云春;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37-39. 
摘要 ( 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88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都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在这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因及并发症情况,进一步给予有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处理,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总结与分析。结果88例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过基础治疗+个体化治疗后,治愈患者30例、显效患者29例、有效患者22例、无效患者5例、死亡患者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无效与死亡率为7.96%。结论加强老年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并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个体化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最大化改善病情,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价值。
依那普利、缓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对比的多中心研究
荣斌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40-41. 
摘要 ( 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依那普利、缓释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极其耐受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2例轻度、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临床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22例,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患者220例,采用缓释硝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均经4周治疗,以血压为指标,比较其治疗效果,并评估治疗期间患者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依那普利和缓释硝苯地平在轻度、中度高血压的治疗中均具有一定的疗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缓释硝苯地平在轻度、中度高血压的治疗中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依那普利的不良反应少于缓释硝苯地平,患者耐受性更佳。
原发性高血压采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观察
何文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42-44. 
摘要 ( 2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使用厄贝沙坦结合氨氯地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对把病人采用氨氯地平结合厄贝沙坦共同治疗,对照组对病人仅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结合厄贝沙坦共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非常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当中可以进行大力推广。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张桂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45-46. 
摘要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及观察。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进行对比,并总结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的有效率,观察患者冠心病各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分析
张孟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47-48. 
摘要 ( 2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间行PCI术的ACS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术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半年后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扩血管药物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分析
段阅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49-50. 
摘要 ( 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采用扩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共选取80例先天性心脏病与心力衰竭合并发生的患儿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与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2例,占5%;对照组10例,占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患儿生命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血肿临床诊治
谢立新;肖永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51-53. 
摘要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分析32例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1月份开始至2012年06月份期间32例行心脏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患者囊袋血肿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疗,总结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血肿的治疗经验。结果32例患者中早期囊袋血肿[1](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内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中早期囊袋血肿)22例,迟发性囊袋血肿10例,(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以上出现的囊袋内出血称为迟发性囊袋血肿),均取囊袋内液体行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所有患者均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均未发生起搏器囊袋感染,32例患者术口均愈合出院。结论早期发现囊袋血肿,及时进行正确的治疗,有利于术口愈合。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作用
苏文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54-56.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对脑梗死患者行血浆Hcy(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作用。方法神经内科接收130例脑梗死患者,称为临床检测组。抽选健康体检者130例为对照研究人员,称为正常体检组。在入院次日且空腹12h时,于肘静脉采集血液5ml。经FPLA(荧光偏振免疫)检测Hcy。结果在临床检测组(130例)中,发生高Hcy的概率、Hcy水平都比正常体检组(130例)高,P<0.05。临床检测组的Hcy水平和治疗前对比,下降明显,P<0.05。倘若病情呈现加重趋势,Hcy水平就会上升,神经功能缺损显示分值会增高。各亚组(重型脑卒中、中型脑卒中、轻型脑卒中)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显示Hcy水平明显要比健康人群高,病情轻重和Hcy水平高低成正比,有效的治疗可使Hcy水平明显下降,Hcy水平是疗效观察、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临床作用很大。
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预后探析
白文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57-59.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措施和预后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0例,临床期间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90例,临床期间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经疗效评估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见效迅速、疗效明显等优势,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施文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60-62.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全面护理。观察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苏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63-65. 
摘要 ( 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中药治疗和心理护理在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1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中药组、心理组和对照组,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对其疗效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中药组的患者94.6%病情都有较大的改善,心理组的患者35.7%病情有所改善,对照组的患者64.3%病情转好。结论中西药结合的方式对老年人心血管神经症进行治疗,并辅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异常现象,并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在临床推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护理
杨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66-67. 
摘要 ( 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对患有急性型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急诊PCI之后的护理方式。方法将66例AMI人员依据小组的形式施行了不相同的护理方法,小组有两个:急诊护理组和急诊看护组。小组都是随机分成,因此人数一致,并无根本上的差异。此外,在急诊护理组和急诊看护组中,每一个心脏的功能所属级别下,都有部分AMI人员,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对急诊护理组的AMI人员用创新、全面型的护理方法。对急诊看护组的AMI人员用一般、基本型的护理方法。之后,观察两组心脏所属的功能为不同级别的病人的NT-proBNP变化、左边心室的出血值以及Tei数值变化详情。结果用创新、全面型的护理方法比用一般、基本型的护理方法更有效,在急诊护理组中的AMI人员比急诊看护组中的AMI人员的NT-proBNP变化、左边心室的出血值以及Tei数值变化要大。结论得当、创新、全面型的护理方法对在施行PCI的急诊形式后的AMI人员的健康更有益处。
参附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93例分析
陈永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68-69. 
摘要 ( 2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3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心宝丸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6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R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P<0.05),且实验组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发应。结论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参附注射液、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少,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弹性与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的临床分析
杨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70-72. 
摘要 ( 2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析MS(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弹性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情况。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300例健康体检者:MS62例(研究组A)、高血压MS85例(研究组B)、正常受检者153例(对照组),对比三组腰围、体重指数、血压,实验室检查情况以及动脉弹性与PWV(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A、研究组B患者的腰围、体重指数、血压均更高,TC、TG、LDL-C、HDL-C、FBG及CR异常现象均更明显,且动脉弹性更低,PWV检测值更高;且研究组B各指标的异常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MS患者的动脉弹性及PWV一般会有较明显的变化,且高血压MS患者变化更明显,应及早对MS患者进行动脉弹性与PWV检测,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56例动静脉内瘘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
李春孟;雷国伟;毛茅;叶永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73-74. 
摘要 ( 3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和血管保护经验。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患者共56例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以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和血管保护方法。结果本组资料共行鼻烟窝内瘘术12例,腕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35例,曾接受两次以上手术的9例患者均行铅笔上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所有内瘘术均一期成功。患者术后无出血、窃血综合征、血栓形成、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有5例患者因穿刺损伤、针眼未愈合等,造成血管浪费,增加了手术困难。结论内瘘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整体考虑和规划,从而更好的保护血管、确保血管通路。
巴曲酶联合阿斯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李耀红;吕磊;李群;杨春华;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75-76. 
摘要 ( 3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TIA(短暂性脑缺血)采用阿斯匹林联合巴曲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取近三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TIA病人一共120例,采用随机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组采用阿斯匹林联合巴曲酶给予治疗,对照1组采用巴曲酶给予治疗,对照2组采用阿斯匹林给予治疗。观察三组病人在治疗8d以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人经过临床治疗以后的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1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经过治疗以后的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2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TIA病人给予治疗时采用阿斯匹林联合巴曲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比采用一种药物给予治疗效果要明显很多,应该在临床当中进行广泛推广。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前列腺电切术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
魏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77-79. 
摘要 ( 2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前列腺电切术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SPH)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06年2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先对患者行输尿管气压弹道碎石术,完成膀胱结石清除后行前列腺电切术,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6.1±11.2)毫升,前列腺组织平均切除量为(59.8±3.2)克,平均手术时间为(70.5±2.3)分钟,经尿道膀胱碎石术时间持续14.5至52分钟,平均手术时间为(26.8±2.4)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9±0.7)天。术后没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对患者进行B超复查,结果显示患者恢复良好,没有残留结石,未有复发现象发生。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前列腺电切术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并膀胱结石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80-82.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的发病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217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患者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对Hp阳性(观察组)和阴性(对照组)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相关致病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在35岁以上、男性、企业管理以及机关工作者、喜食熏烤与腌泡食物、喜食大蒜/刺激性食物、饮食不规律、嗜酒、长期吸烟、个人卫生习惯较差、有既往病史、有家族性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后并有Hp感染的几率均相对更高(P<0.05)。结论应及早加强对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高危发病人群的干预,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对高龄、有既往病史和家族史的人群采取防控措施等,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汤荣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83-85. 
摘要 ( 4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采用双环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待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2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甘利欣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双环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都不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总共治疗两周,分别对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肝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其中相关指标包括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两周治疗后,AST与ALT相较于治疗前皆有明显改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同对照组相较差异性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24/26),对照组则为73.08%(19/26),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采用双环醇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除了疗效好之外,在改善血清肝功能相关指标上也更为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针刀治疗枢椎棘突综合征102例
杨才德;鱼灵会;赵惠;包金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86-89. 
摘要 ( 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求针刀枢椎(即第二颈椎)棘突松解术对枢椎棘突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枢椎棘突综合症患者采用针刀枢椎棘突松解术治疗。结果治愈率53.92%,有效率90.20%。结论针刀对枢椎棘突综合症有较好疗效。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刘传芬;吴漫;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90-92. 
摘要 ( 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文对其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心血管科的护理人员应该对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这些不安全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自身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来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进而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心电图常见疾病的统计模式识别分类方法的应用研究
王红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3, 0(10):  93-95. 
摘要 ( 3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心电图监测在各种心脏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统计模式识别是准确对心电图监测特征进行判别的重要识别模式,对心脏疾病能否准确诊断有直接性影响。本文先对心电图监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概述,进而对统计模式主要分类方法识别在心电图相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