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04-05
编委邀请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3-3. 
摘要 ( 9 )   PDF (196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
张丽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4-6. 
摘要 ( 21 )   PDF (27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检测价值。方法 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结合心功能分级标准,将本组患者分为四个小组,即Ⅰ级组(11例)、Ⅱ级组(38例)、Ⅲ级组(29例)和Ⅳ级组(20例),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情况、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以及心脏功能不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心律失常不同分级的患者其房性心律失常、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单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程度也越严重;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与正常组相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组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心功能分级越高,心脏功能越差,死亡率越高,生存时间越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动态心电图检测,能够对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通过准确的分级,对临床治疗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及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
陈建发, 苏宇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7-9. 
摘要 ( 49 )   PDF (33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及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者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的价值。方法 筛选的病毒性心肌炎及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者50例均自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入本院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与对照组(8.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T、IRT低于对照组,E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及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亦可改善心功能,值得借鉴。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玉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10-12. 
摘要 ( 36 )   PDF (37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慢性心力衰竭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8例,其入院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参照组常规给予托伐普坦治疗,联合组联合给予托伐普坦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分析两组患者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MLHFQ)评分。结果 治疗后,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LHFQ评分为(48.36±4.16)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的(59.30±4.21)分(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采用托伐普坦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可调节其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生活质量。
尼可地尔对心搏骤停患者血清MPO和GDF-15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袁红升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13-16. 
摘要 ( 29 )   PDF (43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两年间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上添加使用尼可地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MPO、GDF-15水平以及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率(95.83%)高于对照组患者(79.17%)(P<0.05),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MPO、GDF-15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93.75%)优于对照组(77.08%)(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5.00%)(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存活率(100%)高于对照组(97.92%)(P>0.05);研究组患者一年后存活率(91.67%)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骤停患者血清MPO、GDF-15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赖诺普利与贝那普利对急性脑梗死并高血压降压效果及血Hcy水平的影响
黄志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17-19. 
摘要 ( 76 )   PDF (450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赖诺普利与贝那普利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掷硬币法编为两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一致情况下,甲组使用赖诺普利治疗,乙组使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3个月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差(P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的水平,以及两组治疗3个月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甲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甲组NO水平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SBP、DBP、PP、Hcy水平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34%(2/60) vs 1.67%(1/60)],无统计学差异(χ2=0.342,P=0.559)。结论 赖诺普利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血压控制效果均优于贝那普利,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Hcy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中医辨证理疗联合耳穴压豆对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张雪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20-22. 
摘要 ( 47 )   PDF (488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理疗联合耳穴压豆对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6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药物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理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对两组临床指标和心功能进行比较,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AQ和VAS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χ2=20.480,P=0.000)。相对于对照组,联合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耗氧量更低,LVEF、LVDD水平更高(t=47.250、35.767、5.930、10.878、41.201,P均=0.000)。治疗后联合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5%)低于对照组(13.75%)(χ2=5.010,P=0.025)。结论 中医辨证理疗联合耳穴压豆可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真武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李景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23-25. 
摘要 ( 46 )   PDF (51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应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真武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后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min步行距离(6MWT)等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结果 在临床有效率方面,研究组的高于对照组(92.50% vs 77.50%)(χ2=5.541,P<0.05)。两组经过治疗后,LVEF、6MWT等心功能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LVEDD、LVESD等心功能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明显(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BNP、CK-MB以及cTn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真武汤,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脏功能有所提高,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及广泛应用。
人群防治
健康教育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李韩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26-28. 
摘要 ( 11 )   PDF (52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妊高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遴选80例妊高症患者(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数字双盲法原则下分两组,组别有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纳入40例。比较血压水平、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结果 两组干预前血压水平比较(P>0.05),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SF-36)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 妊高症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有利于增强患者健康知识认知,稳定控制血压,最终起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
护理
多模式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吴丹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29-31. 
摘要 ( 21 )   PDF (580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模式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与试验组(接受多模式护理干预),各44例,观察两组的昏迷程度及生理状态变化,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1周、2周及4周后干预组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及4周后干预组的DF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5%(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给予多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者昏迷程度,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理状态。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手术麻醉复苏中的作用
陈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32-35. 
摘要 ( 11 )   PDF (58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手术患者在麻醉复苏室中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122例高血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1)和研究组(n=61)。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在麻醉复苏室中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苏醒时间(70.74±10.28)min短于对照组(98.55±12.34)min,术后1h Steward评分(5.42±0.33)分高于对照组(4.07±0.35)分(P<0.05)。研究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23%和并发症总发生率6.56%低于对照组13.11%和24.59%(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0.16%高于对照组72.13%(P<0.05)。结论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保障高血压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指标恢复良好,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针对性护理在CT增强及冠脉三维造影扫描碘过敏反应预防中的价值
于红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36-38. 
摘要 ( 24 )   PDF (60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及冠脉三维造影扫描患者碘过敏反应预防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抽签法,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行CT增强及冠脉三维造影扫描的10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同时观察组另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心理状态、碘过敏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较好(P<0.05);两组碘过敏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 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预防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碘过敏反应发生几率,且患者也相对满意,建议推广应用。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切口护理的影响
付凯悦, 宋冰菁, 林妙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39-42. 
摘要 ( 27 )   PDF (61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切口护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筛选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7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在“护理干预差异性”原则下降纳入患儿分组-对比组(38例,常规术后切口护理流程)、研究组(38例,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术后切口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感染发生情况(发生率、消退时间)、术后相关指标(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感染发生率7.89%明显较对比组26.30%更低,感染消退时间较对比组更短(P<0.05)。研究组Comfort评分较对比组更高,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均较对比组更少(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量表各方面(基础护理、病房管理以及消毒隔离和护理安全)评分均较对比组更高(P<0.05)。研究组家属或监护人护理满意度94.74%显著较对比组76.32%更高(P<0.05)。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切口护理流程中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规范护理流程、操作实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率,促进术后康复进程,同时还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帮助改善预后。
综合护理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佳羽, 李少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43-46. 
摘要 ( 30 )   PDF (63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筛选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11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分析,在“护理干预差异性”原则下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心理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感染、压疮以及电解质紊乱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总发生率3.64%显著较对照组16.37%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采纳综合护理模式,对患者血压水平、心理状况改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以及术后恢复进程均可起到积极作用与影响,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出院患者的影响
陈彩绿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47-50. 
摘要 ( 14 )   PDF (62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开展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主体,研究启动于2018年12月,结束在2019年12月。通过随机摸红蓝球方式将所有患者划分成常规组以及实验组,其中摸红球为常规组(45例),摸蓝球为实验组(45例),常规组患者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则开展基础护理和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对比护理前以及出院三个月后每组患者血压水平、自我效能感(GSES)量表得分;跌倒出现率。结果 出院三个月后实验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出院三个月后实验组GSES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跌倒出现率分别是2.22%、20.00%(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老年患者开展基于时机理论的居家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减少跌倒事件,发挥一定干预作用。
知信行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陈丽丹, 刘功晖, 林瑞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51-53. 
摘要 ( 18 )   PDF (66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针对知信行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观察及遵医行为影响展开分析。方法 研究期: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入组80名观察病例,均为提示要求病例,采用随机抽签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知信行护理(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对照组,n=40),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以对应指标(血压值、血糖值)作为参考数据,经护理干预后,不同阶段(餐后2h、空腹)、不同类型(收缩压、舒张压)对应指标值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总遵医率指标对比 ,观察组97.50%(39/40)高于对照组85.00%(34/40)(P<0.05)。结论 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知信行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遵医率,提升血糖、血压指标的控制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分析综合护理对改善妊高症患者妊娠结局及血压水平的价值
杨红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54-56. 
摘要 ( 12 )   PDF (66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妊高症患者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筛选8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并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血压水平、妊娠结局、围产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50%)低于对照组(25.00%),不良围产儿结局(5.00%)低于对照组(2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妊高症患者中可改善母婴结局,值得借鉴。
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结合共情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林小凤, 鄢慧, 黄小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57-59. 
摘要 ( 14 )   PDF (66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结合共情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对方式及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结合共情护理,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前的应对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积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高,消极应对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干预前的功能性体适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功能性体适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训练结合共情护理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功能性体适能,改变其应对方式,值得推广。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多样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罗秋云, 陈琴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60-63. 
摘要 ( 16 )   PDF (68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多样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入选此次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接收治疗的房颤左心耳封堵术患者,结合此间房颤左心耳封堵术患者护理差异,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及多样化护理,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结果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00%)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00%)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心功能相和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生活质量,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 在房颤左心耳封堵术护理期间,通过予以多样化护理方法,改善心功能的同时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生活质量随之提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邓海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64-66. 
摘要 ( 30 )   PDF (683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对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以此获得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的腹主动脉瘤伴高血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依据治疗期间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即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为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为43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动脉瘤瘤体破裂情况进行统计,以及住院时间长短进行比较,从而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该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结果 分别从瘤体破裂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发生瘤体破裂几率为 0.00,对照组为13.95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其住院时间为(9.8±3.2 )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8±3.5)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主动脉瘤伴有高血压患者的介入治疗中,采用更为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瘤体破裂的发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有效降低瘤体破裂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同时能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身体、经济双重负担,对患者预后也有明显积极作用。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生活方式护理管理的分析
陈秋香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67-69. 
摘要 ( 26 )   PDF (667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生活方式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用计算机随机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7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施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39例,施行常规护理+生活方式护理管理)。随访半年,对比两组高血压、血糖水平、遵医行为评分。结果 对比管理半年后血压水平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管理半年后血糖水平发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遵医行为评分发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生活方式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血压及血糖水平,增加其遵医行为,可行性较高。
精准化护理干预对重症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邱雯, 陈研艳, 曾桂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70-72. 
摘要 ( 19 )   PDF (65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重症高血压患者应用精准化护理干预对其血压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重症高血压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精准化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压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总满意率比较,对照组为70.59%,观察组为9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5);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观察组护理后低于对照组(t=33.511,t=16.091,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患者应用精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
知信行教育模式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李玲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73-76. 
摘要 ( 45 )   PDF (707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评价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知信行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自我监测、定期复查、按量用药、合理饮食以及抗凝治疗等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于提升治疗依从性以及改善自我健康素养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的影响
蓝海浪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77-79. 
摘要 ( 21 )   PDF (69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护理中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的价值。方法 筛选的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60例均自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入本院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预后效果、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病死率(3.33%)、致残率(3.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80.44±10.23)mmHg]、收缩压[(133.45±10.23)mm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护理程序可稳定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血压,在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同时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值得借鉴。
高血压合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郭小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80-83. 
摘要 ( 19 )   PDF (70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入院时间在2019年5月到2021年2月间的66例高血压合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康复指标、血压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试验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高血压合并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对减少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冠心病专科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魏美丽, 危秋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84-86. 
摘要 ( 15 )   PDF (70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介入治疗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CN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CHD介入治疗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60例,采取CNP为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Herth希望量表(HH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参照组相比,护理组HHI评分、6min步行距离与LVEF指标均高,SAS、SDS评分均低(P<0.05);护理组较参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 对CHD介入治疗患者采取CNP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病情期望水平,改善其负面情绪,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促使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耐量,提升其满意度,值得借鉴。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生命力强化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梅继文, 胡亭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87-90. 
摘要 ( 22 )   PDF (71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以高强度间隙训练为主的生命力强化干预联合延续护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经本院确诊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术后应用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的生命力强化干预联合延续性护理。术后1周测定纤维蛋白原及部分凝血酶时间;术后6个月随访评估患者依从性,评估LVEF、LVEDD、LVESD值及6min步行试验,并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进行依从率随访发现,观察组总依从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及部分凝血酶时间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LVEDD、LVESD值及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采用以高强度间隙训练为主的生命力强化训练与延续性护理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凝血功能及心功能,还能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专科护士主导的全程无缝护理对老年PCI手术患者的影响
王晓玲, 黄淑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10):  91-94. 
摘要 ( 32 )   PDF (711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专科护士主导的全程无缝护理对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患者心脏功能恢复、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80例,按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专科护士主导的全程无缝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GSES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型脑尿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治疗后两组患者BNP、LVESD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护士主导的全程无缝护理应用于老年PCI手术患者的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