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1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02-15
编委邀请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3-3. 
摘要 ( 30 )   PDF (194KB) ( 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射血分数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曹丽娟, 杨乃全, 刘亚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4-7. 
摘要 ( 38 )   PDF (278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老年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8例HFrEF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内科常规抗心衰治疗措施,观察组49例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对两组治疗10周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在治疗前后检测心功能、测量6min步行距离(6MWT)以及血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在6MWT方面,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6MWT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在LVEF方面,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LVEF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在LVESD、LVEDD方面,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cTnI及NT-proBNP水平方面,两组治疗后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上述血清学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HFrE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改善显著,考虑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cTnI及NT-proBNP水平有关。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简小燕, 王海平, 罗腾火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8-10. 
摘要 ( 348 )   PDF (337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西药)和观察组(41例,常规西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压水平(SBP、DBP),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在治疗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在血压水平和中医症候评分方面,在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SBP、DBP水平均降低,并且各中医症候评分均降低,与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治疗时,在常规西药基础上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以及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AV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长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董照辉, 王进华, 邓建新, 黄春燕, 张庆, 谢雪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11-14. 
摘要 ( 31 )   PDF (482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型动脉僵硬度指标动脉波速指数(AV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出院后中长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研究入选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的76例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而行经皮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根据术前AVI的水平分为高AVI组和低AVI组,收集其临床、冠脉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资料。随访6个月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意外死亡、因ACS再次住院、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AVI低水平组比较,AVI高水平组患者的全因死亡(5.3% vs 2.6%)、心源性死亡(5.3% vs 2.6%)、心律失常(21.1% vs 10.5%)、脑血管意外(2.6% vs 2.6%)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AVI组患者因ACS再次住院(23.7% vs 5.3%,P=0.047)、心力衰竭(21.1% vs 2.6%,P= 0.028)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AVI的患者。高AVI组患者GRACE危险评分(t=2.246,P=0.028)、NT-proBNP(t=2.27,P=0.026)显著高于低AVI组。结论 较高的新型动脉僵硬度指标AVI水平主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院后的的心力衰竭、因ACS再次住院的不良事件相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院后的中长期心血管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特征分析
曹佳莉, 杨玉青, 何安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15-19. 
摘要 ( 43 )   PDF (167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AHCM)患者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PAHCM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超声心动图诊断为PAHCM的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7例患者行左心声学造影。另选取3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AHCM组的左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T波呈对称性倒置,幅度呈V4>V5>V3规律;两组在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心尖厚度与后壁厚度比值、舒张末期心尖部心腔面积、心尖部心肌增厚率及左房径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后壁心肌厚度、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E/A、E/e'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AHCM在心电图及心脏超声上具有特征性改变,心电图是PAHCM的有效筛查方法,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诊断PAHCM,对于疑似患者结合声学造影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
李家缙, 徐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20-22. 
摘要 ( 31 )   PDF (48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CHF患者,选例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出院后均随访1年,期间复发再次入院的有65例,未复发的有71例,分别将其作为CHF复发再入院组与CHF无复发组。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次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次进行比较分析,进而筛选影响CHF复发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差、DBP≤60 mmHg、NT-proBNP≥300 pg/mL均为CHF患者复发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指标统计的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经计算均P<0.05(OR=1.929,3.165,4.384)。结论 出院后药物治疗依从性差、DBP≤60 mmHg、NT-proBNP≥300 pg/mL均为CHF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患者出院后的身体状况,降低CHF的复发再入院率,进而稳定病情,改善预后。
人群防治
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林娟萍, 蒋智钦, 陈青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23-26. 
摘要 ( 37 )   PDF (51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4例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的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饮食管理、用药管理、心理管理、血压监测管理、运动管理、生活作息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白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并可减少血压波动,对于患者病情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慢性疾病综合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阻肺并冠心病的影响
林淑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27-30. 
摘要 ( 17 )   PDF (53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病综合干预加健康宣教对老年慢阻肺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0年1-12月本院收入老年慢阻肺伴冠心病合计100例患者,随机将其中的50例归纳到对照组(常规化的护理措施),剩余的50例归纳到观察组(予以慢性病综合干预加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知识掌握度、干预前后心血管病患者生命质量问卷(CQQC)及心血管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6.00%高出对照组78.00%(P<0.05)。结束干预工作之后,两组在CQQC得分方面均有一定上升,同时观察组的CQQC评分高出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病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病综合干预加健康宣教能提升老年慢阻肺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认知,减少有关并发症产生,值得采用。
护理
产褥期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黄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31-33. 
摘要 ( 20 )   PDF (55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析剖宫产术后实施产褥期护理模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10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产褥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产妇产褥期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产妇产褥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产妇护理后下肢疼痛、水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的血流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干预组产妇护理后下肢疼痛、水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产妇护理后的血流峰速和平均流血速度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产妇护理后的血流峰速和平均流血速度均更高,数据间差异均显著(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干预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升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产褥期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血流指标、缓解产妇的疼痛和水肿情况,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提升了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放松式心理护理对高血压合并乳腺癌手术患者的影响
连碧霞, 杨敏慧, 吴碧昭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34-37. 
摘要 ( 16 )   PDF (582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放松式心理护理在高血压合并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对高血压合并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共纳入84例,患者诊治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经投掷骰子的手段平均分配,对照组42例用流程化沟通模式,观察组42例与放松式心理护理结合,对比两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和血压水平。结果 观察组认知水平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和血压水平无差异(P>0.05),经护理,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高血压合并乳腺癌手术患者流程化沟通模式结合放松式心理护理,利于提高认知水平,对负面情绪有缓解作用,控制血压水平作用明显,可推广。
以JCI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价值
汤巧霞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38-41. 
摘要 ( 19 )   PDF (60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以国际标准联合委员会(JCI)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护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8例AMI患者,按摸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JCI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6M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更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更明显(P<0.05);护理期间,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治疗依从性更高(P<0.05)。结论 采用基于JCI标准的标准化护理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中医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在踝关节骨折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
王秋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42-45. 
摘要 ( 25 )   PDF (62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8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与中医康复训练结合心理护理,观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联合应用中医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其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失效模式下效应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风险流程管控中的效果
叶衍, 钱凤萍, 邹丽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46-49. 
摘要 ( 20 )   PDF (897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应模式下效应分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风险流程管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5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失效模式下效应分析方法。对比急救护理流程各环节时间指标[首次心电图时间、首次心电图至确诊时间、肌钙蛋白检测时间、就诊至球囊扩张治疗时间(D to B)]、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比临床结局指标(住院时间、1个月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半年内再住院率)。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护理流程各环节时间用时更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1月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半年内再住院率均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用基于时效效应分析,可明显缩短急救护理流程各环节用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更高,临床结局更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何梅芬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50-52. 
摘要 ( 17 )   PDF (66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 筛选的急性心梗患者80例均自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入本院治疗,按随机抽样法分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缓解急性心梗介入术后负面情绪,亦可稳定病情,值得借鉴。
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刘世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53-55. 
摘要 ( 18 )   PDF (664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接受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冠心病患者88例分为两组,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麻醉中心率和呼吸频率情况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心理状态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其麻醉中心率和呼吸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状态-焦虑评分和特质-焦虑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舒适护理联合优质护理于冠心病患者无痛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人文关怀式综合护理在尿毒症并冠心病患者透析治疗中的效果
林环, 许榕, 卢秀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56-59. 
摘要 ( 26 )   PDF (671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对尿毒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做血液透析时,实施人文关怀的综合干预服务的价值和效果。方法 尿毒症合并冠心病患者(n=76),全部患者均行血液透析,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血液透析护理)各38例。结果 经过护理,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均出现好转,其中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也明显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护理认可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护理,能够减轻负面情绪,减轻心绞痛,利于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认可度。
中医护理对颅脑外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杜凤云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60-63. 
摘要 ( 22 )   PDF (69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在颅脑外伤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方法 纳入颅脑外伤保守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共计100例,均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诊治,均行保守治疗,通过投掷骰子方法均分,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联合中医护理措施,对比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对比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认知功能、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79.72±14.02)分,高于对照组的(167.78±1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可对颅脑外伤保守治疗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予以改善,可恢复肢体功能和个人自理能力,对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有推广价值。
家庭护理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伴心力衰竭的影响
徐惠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64-66. 
摘要 ( 34 )   PDF (68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家庭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伴心衰患者中的预后效果。方法 择取本院100例慢阻肺伴心衰患者(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进行分析,依据随机数据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0)与观察组(常规护理+家庭护理,n=50),观察两组SGRQ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依从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SGRQ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胃肠胀气、口鼻压伤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依从率分别为92.00%、70.00%,提示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活动评分、疾病影响评分、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可提升依从性,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心理护理对顽固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作用分析
程小娟, 林亚碰, 苏美玲, 许少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67-70. 
摘要 ( 30 )   PDF (71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顽固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4例顽固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血液透析方案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前者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和血压控制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顽固性高血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以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手术室整体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许惠春, 纪阴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71-73. 
摘要 ( 27 )   PDF (71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总共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围术期运用手术室整体护理),单组各含60例,对比两组围术期生理指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术前2h,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心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心率均升高,但研究组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更趋于平稳(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0%(P<0.05)。研究组在护理态度、环境、护患沟通以及护理水平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HICH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稳定血压水平,促进患者恢复的同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临床干预效果显著。
护理程序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围术期的效果
蔡丽玲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74-76. 
摘要 ( 25 )   PDF (71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程序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护理程序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开展工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恢复时间指标以及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3.0±3.2)h、(28.6±5.6)h和(6.6±0.8)d,少于对照组的(28.1±5.6)h、(43.7±12.4)h和(9.9±1.1)d,t值分别为7.298、10.143、22.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分别为(63.1±6.1)分和(59.2±7.3)分,干预后下降至(27.7±5.2)分和(31.6±5.5)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分别为(64.4±6.6)分和(59.0±8.5)分,干预后分别是(38.5±5.3)分和(45.4±6.5)分,可见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好,在SDS于SAS干预后的评分对比中,t值分别是13.378和14.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护理程序导向的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尽快恢复。
治疗性沟通模式联合医院-家庭联动护理对行PCI术患者家属的影响
付亦收, 龚银银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77-80. 
摘要 ( 24 )   PDF (72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基于治疗性沟通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医院-家庭联动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家属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行PCI术的82例冠心病患者及其负责照顾的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治疗性沟通模式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应用医院-家庭联动护理,持续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干预前后的应对方式[Jalowiec应对量表(JCS)评分]、应对能力[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于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家属面对、乐观、自我依赖、寻求支持应对方式与SOC-13量表各项目评分均较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家属逃避、情感宣泄、保守、宿命应对方式与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治疗性沟通模式的健康教育联合医院-家庭联动护理能提升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家属应对方式与应对能力,同时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有积极意义。
营养干预结合双心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
邵凌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81-83. 
摘要 ( 22 )   PDF (726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营养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双心护理模式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中纳入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共计84例,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按照投掷骰子的手段均分,对照组为42例(营养干预),观察组42例(营养干预+双心护理),对比患者心理状态、生化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前心理状态和生化指标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与抑郁评分更低,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更高(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予以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营养干预结合双心护理模式,对负面情绪有缓解作用,可改善心功能,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应用价值。
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行整体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许艳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84-86. 
摘要 ( 23 )   PDF (72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实施于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中对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效果。方法 以82例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各纳入41例。比较护理干预结果: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97.56%高于对照组83.93%,同时并发症发生率4.88%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ICU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预后,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控制及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LACE模型联合康复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术后的应用
王洁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87-90. 
摘要 ( 24 )   PDF (72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基于计划外再入院风险模型(LACE)的延续性心脏康复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行PCI手术的AMI合并CS患者92例,应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和心脏康复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LACE指导的延续性心脏康复管理。比较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冠心病疾病管理量表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2.20±8.74)%,高于对照组的(46.93±5.6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8.29±7.85)mm,低于对照组的(53.62±8.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冠心病疾病管理量表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衡膳食、规律运动、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作息规律评分分别为(17.01±3.08)分、(17.04±3.87)分、(18.02±2.91)分、(17.44±3.04)分、(17.32±4.02)分,高于对照组的(15.46±2.32)分、(14.54±3.69)分、(15.95±2.74)分、(15.69±2.99)分、(15.21±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Q评分明显较干预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认知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发作频率与稳定状态评分分别为(56.94±4.95)分、(55.71±6.25)分、(55.96±6.14)分、(56.20±6.92)分、(55.83±6.99)分,低于对照组的(60.08±5.03)分、(60.18±5.98)分、(60.13±6.21)分、(60.61±6.80)分、(60.36±6.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LACE指导的延续性心脏康复管理应用于行PCI手术的AMI合并CS患者,可明显加快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和自我护理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综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静, 童淑萍, 卢冰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5):  91-94. 
摘要 ( 116 )   PDF (743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有效的延续性护理,使其能持续获得专业化及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自我护理效能,进而降低再入院率,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对延续性护理概念、实施形式、实施内容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构建科学、规范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