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今天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 2018, Vol. 0 ›› Issue (14): 64-66.

• • 上一篇    下一篇

先天性心脏病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溶血分析

李柏成;冯基花;张剑锋;   

  1.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出版日期:2018-07-25 发布日期:2019-12-02
  • 基金资助:
    2017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17195002)广西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及应用示范

  • Online:2018-07-25 Published:2019-12-02

摘要: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术后发生溶血的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报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VSD封堵后溶血案例,结合文献5例类似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型室间隔缺损(PMVSD),5例有膜部瘤形成,4例存在多个缺损破口。溶血出现在3h-3个月,超声检查均有残余分流,流速2.6-6.6m/s。经激素、输血、保守、手术治疗,痊愈出院并复查良好。结论溶血与红细胞变形性、稳定性、半衰期有关,非生理性血流形成是引起溶血主要原因,红细胞自身异常不能除外。对膜部瘤过大、缺损破口多个的VSD应充分评估,术后即有残余分流且速度≥2.6m/s者,应警惕溶血。溶血保守治疗可达8-14d,无效且有血红蛋白持续下降、黄疸加重、肾功能损害、封堵器移位等情况,应尽快手术修补。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溶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