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邵倩. 心电图碎裂QRS波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3):69-70, 73.
|
[2] |
李涵,徐金义,杨丽红,张倩.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9,28(3):196-199.
|
[3] |
高凌燕,余杰.102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的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1):9-11.
|
[4] |
邱孝丰,冀红美,胡竞.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的躯体功能与合并症比较[J].转化医学杂志,2021,10(6):392-395.
|
[5] |
刘伟,邢新颖,张晨峰,等.心功能分级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9,41(13):1940-1944.
|
[6] |
全强,黄冬花,陈秋月,等.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NT-proBNP及其临床意义[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2,50(3):449-451, 465.
|
[7] |
姜雪鑫.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心电图QRS波时程比值的相关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11):6-8.
|
[8] |
范文茂. P波时限及QRS波振幅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2020-06-04.
|
[9] |
蒋周田,刘琼,秦天赐,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J].广西医学,2021,40(20):2396-2399.
|
[10] |
范文茂,徐新,叶培机,等.P波时限及QRS波振幅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6(19):2839-2841.
|
[11] |
马龙飞,张菲斐,邱春光,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及其与NT-ProBNP的关系[J].河南医学研究,2021,24(1):17-20.
|
[12] |
孙中吉,吴素丽,王萌,等.冠心病心力衰竭伴肺动脉压升高对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21,9(3):415-418.
|
[13] |
王晓文,姜文锡,郭金辉,等.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与心力衰竭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5(1):63-65.
|
[14] |
张永超,王忠,王丽,等.P波离散度和QT离散度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29(7):986-987.
|
[15] |
高凌燕,余杰.102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的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9,55(31):9-11.
|
[16]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10):30-35.
|
[17] |
黄瑄,郑刚.慢性心功能不全及心律失常与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相关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4(2):139-140.
|
[18] |
高珊,张树龙,韩彩.不同年龄患者P波异常增高的临床分析[J].心电与循环,2019,38(3):221-223.
|
[19] |
李清,李艳.心电图P波指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6(43):175, 177.
|
[20] |
王亦文,何小梅,刘丽娜,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最大宽度和P波离散度与左心房容积之间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4(8):2068-2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