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娅娜,赵永娜,李恩静,等.新型颈动脉狭窄预测模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5):510-513. [2] 刘家开,李景,刘瑞敏,等.颈部血管超声指标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11):1373-1375. [3] 任思勰,陈君辉,姚海波,等. 颈动脉高危斑块CT定量参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J]. 海南医学,2020,31(16):2115-2119. [4] 党玉梅,金仁波,拜钱,等.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30(10):1942-1945. [5] 李正欢,宋雪利,刘昕,等. 2019年NICE《大于16岁人群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初期管理指南》解读(一)[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6):1972-1976. [6] 董妮,张淑娟,魏秀丹,等.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2, 16(1):94-96. [7] 李宏波,李辉,黄辉,等.超声造影在颈动脉不同性质斑块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东南国防医药, 2020, 22(2):152-155. [8] 沈艳昌,王琳,殷旭华.多层螺旋CTA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特征的价值[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0(10):886-892. [9] 逯雪峰,刘玉芹,徐莉力,等.超声影像在评估颈动脉硬度及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46(5):67-70. [10] 郭莎莎,骆嵩,胡林壮,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风险的关系[J].中国临床研究,2022,35(7):986-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