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晓琴,贾亚平,张旭,等.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1):1950-1952. [2] 郭儒雅,武阳丰,赵威,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对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2):128-132. [3] 杨宁,司定然,王恒亮,等.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2(5):356-359. [4] 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年龄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0):3251-3256. [5] 刘肖肖,韩志君,叶新和,等.120急救转运系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9):983-984. [6] 王赟赞,李彤,刘迎午,等.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肾损害的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4):277-282.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0):766-783. [8] 宋莉,邓士兵,管常东,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和晚期延迟PCI并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远期预后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2):118-122. [9] 吴士礼,唐碧,刘进军,等.经桡动脉急诊PCI与溶栓后早期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829-1832. [10] 柳鹏,林梵,张金霞,等.胸痛中心质控指标目标值管理对STEMI患者院内救治效率和效果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4):498-503. [11] 曹佳宁,刘文娴,陈立颖,等.IABP-SHOCKⅡ评分对伴发心源性休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027(11):1260-1264. [12] 刘晓宇,楚英杰,秦历杰,等.优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救治流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163. [13] 王辉,刘震宇,张抒扬,等.性别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4):323-327. [14] 孙王乐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解剖性室壁瘤的多重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5,43(1):51-55. [15] 刘馨允,张优,李牧蔚,等.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中心临床试验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9):76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