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魏昉,李合燕,金培印,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cTnI、Mb、IL-10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14(10):1807-1810. [2] 何花,董大立.医疗-家庭过渡期八段锦运动对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23,29(5):119-123. [3] 姚亮,庞敏,焦富英.脑梗死全程适时干预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1):79-81.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4):267-275. [5] 刘妍. 冠心病患者共病状态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9):45-47. [6] 王莹,刘海霞.优质护理对基层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SAS与SDS评分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9,32(1):139-141. [7] 邬青,薛小玲,赵鑫,等.冠心病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31-1933. [8] 曹晓翼,蒋晓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过渡期管理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7,32(4):630-632. [9] 王卫勇. 心理护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17):260-261. [10] 王文娟. 基于IKAP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遵医行为、生存质量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5):34-36. [11] 陈凤朱,张新航,刘春华,等.早期适时风险评估下的分级个性化防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6):33-35,38. [12] 康爱民,闫艳.基于CITF的护理干预对冠心病PCI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8):2732-2738. |